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育儿 > 免疫接种 >

鸡蛋过敏已不再成为麻疹疫苗禁忌症,八月龄婴儿应及时接种疫苗

  国家卫计委网站近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我国麻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本周,记者从广东省、广州市疾控部门获悉,广东麻疹发病数自从三年前降至历史最低位后,从2012年起出现持续反弹。而广州今年头5个月共报告麻疹病例575例,比去年同期增加17.35%。

  以前,鸡蛋过敏的孩子不能打麻疹疫苗。而从今年开始,不少家长带孩子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麻疹疫苗时,惊奇地发现医生不再询问孩子是否对鸡蛋过敏。疾控专家和医生表示,鸡蛋过敏已不再成为麻疹疫苗禁忌症,八月龄婴儿应及时接种疫苗,“过时补种”会增加患病风险,而处于感冒恢复期的孩子咳嗽、流清涕,都可以正常接种麻疹疫苗。

  疫情

  穗麻疹病例比去年激增

  据介绍,今年头5个月,广州共报告麻疹病例575例,比去年同期增加17.35%,头三个月病例数已经超过过去三年的综合。从发病趋势看,2006年是近年广州市麻疹发病的最高峰,病例数高达3960例,随后持续下降,2011年达到近年的最低点,仅报告41例;2012年起又开始有所回升,2014年则持续呈现一定上升趋势。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科科长许建雄介绍,2012年广州麻疹病例出现反弹,到年底有明显高峰,导致2013年前半年病例数持续走高,有可能是因为经过2011年这个麻疹低发年份,人群自然感染减少,部分免疫水平低的人群,由于没有接触到传染源而暂时未发病,2012年传染源增多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即被感染而发病。

  典型症状

  对称分布皮疹、口腔内有黏膜疹

  对于现在80后、90后家长来说,麻疹属于较陌生的传染病,对其症状和病程并不了解。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科科长许建雄介绍,当人经呼吸道感染到麻疹病毒以后,经过10~12天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4天内,体温明显上升,可达40℃以上。

  而呼吸道症状出现2~3天后,则会出现红斑丘疹,从头部(脸、前额、发线、耳后和上颈部)蔓延到躯干及四肢,约需3~4天。出疹前1~2天,颊黏膜处可出现麻疹特有的黏膜疹,称为柯氏斑。随后3~4天,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并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

  “与普通皮疹不同的是,麻疹的皮疹呈对称分布,从头颈部蔓延到躯干及四肢,在出疹前2~3有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等前驱症状,可在口腔内发现柯氏斑。”

  专家表示,不要以为麻疹仅仅是发烧、出疹就掉以轻心。发达国家报道的麻疹并发症主要有中耳炎(7%~9%)、肺炎(1%~6%)、腹泻(8%)、感染后脑炎(1/1000~1/2000)、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10万)和死亡(1%。~3%。)。肺炎占病例死亡原因的60%,主要见于年龄较小的病例,而脑炎则多见于成人病例;在发展中国家,麻疹病死率可达2%~15%,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病例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广州近年麻疹重症病例较少,但麻疹并发肺炎、支气管炎的情况仍较常见。”

  新动向

  鸡蛋过敏不再是

  麻疹疫苗的禁忌症

  打麻疹疫苗前吃个鸡蛋试试是否过敏,曾经是许多孩子接种疫苗的必选动作。“现在,鸡蛋过敏不再是麻疹疫苗的禁忌症,我们正在对基层医生进行广泛培训。”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长郑慧贞主任医师表示,麻疹疫苗是由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的,疫苗中并不含有鸡蛋卵清蛋白成分,而鸡蛋过敏者主要是对卵清蛋白过敏。在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已经剔除了鸡蛋过敏作为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

  许建雄介绍,现在无论是《药典》还是麻疹疫苗说明书,已不将鸡蛋过敏作为禁忌症,而第5版《疫苗学》也特别提到“对鸡蛋、鸡肉、鸡毛或青霉素过敏等均不是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

  许建雄指出,麻疹疫苗的禁忌包括:(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等)过敏者。(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妊娠期妇女。(4)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抵制治疗者。(5)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新趋势

  8个月以下

  未及时接种“中招”者增多

  “从全省范围来看,引发麻疹发病数反弹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接种疫苗。”郑慧贞说,得麻疹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没有接种过疫苗。大多数患者对症处理,一般不会引发严重后果,但对抵抗力差的婴幼儿来说,麻疹病毒引发中耳炎、肺炎、脑炎等的几率依然很高。

  妈妈体内病毒抗体滴度低

  许建雄也表示,在广州,人口流动频繁,而流动人口漏种的比较多,这部分人群就成为发病的高危人群。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发现,近年来麻疹有“低龄化”的趋势,不少新生的小宝宝,按照计划免疫还没轮到第一次接种麻疹疫苗的8个月大,就被发现感染了麻疹,以往少见。目前该院感染科病区内就有几个这样的小宝宝留医。

  “最近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会接诊10多个麻疹患儿。其中8个月以下的占了过半,而且重症患者多数都是8个月以下的年龄段。”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林菁说。

  根据市疾控中心统计,今年广州麻疹病例中,27%为8月龄以下小月龄儿童,8月龄~14岁儿童占约34%。“目前的计划免疫程序,是把麻疹疫苗放在8个月时接种,因为头八个月里宝宝体内从母体获得的抗体还在起作用。”徐翼说,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麻疹的流行情况已得到控制,“现在的妈妈多是80后、90后,她们本身没得过麻疹,都是靠接种麻疹疫苗获得免疫,因此体内麻疹病毒抗体的滴度非常低,宝宝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也少,因此在新生儿期就感染、发病。”

  未得麻疹的孕前3个月接种

  很多人觉得,“麻疹只有小孩会得”。 郑慧贞表示,这是个误区。目前,广东15岁及以上麻疹患者约占总数的两成。而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近年广州成人病例增加显著,今年15岁以上成人病例占约39%。

  林菁说,今年广州成人麻疹病例较多,有部分儿童患者即是由成人传染。郑慧贞建议,小时候没有接种疫苗也没有得过麻疹、风疹的“80后”人士,在怀孕前三个月,一定要自费打一针麻腮风三联疫苗。否则孕期一旦感染风疹,可能面临死胎、死产等风险。

  专家提醒

  “过时补种”不保险

  家长为什么不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郑慧贞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类。

  最常见的情况是“过时”补种。很多宝宝到了八月龄该打疫苗的时候,随着母亲体内抗体水平下降,外界接触的有害病原数量增加,特别是有些宝宝早早断了母乳,在自身免疫系统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很容易频繁生病,家长只好一再推迟打疫苗的时间。目前,相当一部分社区卫生中心的疫苗接种日一周仅设一两天,等到下次补种疫苗时,家长可能忙于工作,又错过了。因而一推再推。而每一次延误,都意味着对病毒毫无防备的孩子又增加了一分患病风险。

  感冒恢复期

  也可打疫苗

  另一类家长在判断“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推迟打疫苗”时,态度过于谨慎。例如打个喷嚏,咳嗽几声,流了清鼻涕,家长都不敢让孩子打疫苗,有些特别细心的家长,甚至会要求孩子发烧痊愈一周后再打疫苗。“实际上,感冒恢复期是可以接种麻疹疫苗的,轻度拉肚子,也可以接种疫苗。”郑慧贞说,如果发热没有超过38摄氏度且没有全身症状,孩子精神状况正常,也可以接种麻疹疫苗,尤其是在麻疹高发时期,家长要注意权衡利弊,别因小失大。

  还有一些家长对麻疹疫苗的安全质量存在误解。“公众对疫苗不良反应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几乎每一次‘疫苗事件’发生之后,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心都会受到打击。”郑慧贞说,比如,最近的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后,广东疫苗接种率下降三成。事实上,麻疹疫苗作为接种时间很久的成熟疫苗,安全性得到保障。家长们最常抱怨的“打完麻疹疫苗,孩子发热,针孔处红肿发胀”,其实是这种减毒活疫苗注射后的正常反应,通过热敷处理,几天之内就能恢复正常。如果因为接种后的不适而放弃打疫苗,让孩子陷入感染麻疹的风险,因噎废食,损失更大。

  出皮疹前即会传染

  就医时应戴口罩

  临床医生则提醒,麻疹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由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的极少见。而且,麻疹感染早期较难发现。“当患者还在发烧、尚未出皮疹时,要发现是麻疹有一定难度。但患者此时已有传染性。”林菁说,家长带孩子到发热门诊看病时,最好大人、小孩都戴上口罩,以免被传染或传染他们。

  不良反应

  一过性皮疹两天内可缓解

  郑慧贞指出,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有:

  1.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

  2.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就能自行退烧。

  3.接种疫苗后12天内,少数孩子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两天,可自行缓解。

  4.极少数孩子会出现重度发热反应,个别孩子会出现过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还有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对于注射部位红肿,如果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属于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