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婴儿能像足月孩子一样接种疫苗吗?
时间:2018-10-17 12:32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最近针对深圳一婴儿刚出生打完疫苗后死亡事件,不少家长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疫苗的事情。每当家庭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都要接种疫苗。可实际上家长对于疫苗的相关常识知之甚少。有人不理解,现在医学那么发达,为什么还要接种疫苗? 家长问: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专家答:因为通过开展预防接种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一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了解,大连市自1978年实施国家计划免疫,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结核疫苗、麻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适龄儿童进行接种。2008年,我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有11种,可预防12种传染病。 这11种疫苗分别是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2002年起,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降至1/10万以下。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范围,免费接种人群范围不断扩大。 家长问: 为什么要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专家答:其实,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对孩子都很重要,这种划分只是一种行政分类,而不是医学分类,是国家根据财政状况和防病规划而做出的一种分类,而且,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划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比如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在2007年以前它们都曾经是二类疫苗,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这两种疫苗都成为了一类疫苗,今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二类疫苗变为一类疫苗。 二类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也很重要,比如说Hib疫苗、水痘疫苗等。所以,新爸新妈应该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及经济实力,为自己的宝宝选择适合的二类疫苗。 家长问: 宝生病,还能接种疫苗吗?接种后发烧怎么办? 专家答:家长应掌握孩子的基本健康状况,接种前是否有病在身,是否刚吃过药物,都应告诉接种人员,以便认真检诊,确定是否接种。疫苗使用说明有明确的规定,处于一些疾病状态时,不能接种,只有儿童恢复健康后再接种。在接受输血、注射免疫球蛋白、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也不能接种疫苗,此时,免疫器官功能低下,接种后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慢性疾病的,过敏性体质者,多数疫苗不能接种。 接种疫苗后,人体要产生免疫反应,有的难以察觉,有的人会出现低热、轻微的出疹等症状,短的几个小时,最长一两天就会转入正常。有的人反应要强一些,出现发烧、扎针部位红肿等。体温在38℃以下属于正常反应,持续2~3天就可恢复正常。几百万分之一的异常反应有时也会发生,但只要及时到医院对症治疗,很快就会康复。 家长问: 早产婴儿能像足月孩子一样接种疫苗吗? 专家答:早产儿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比足月儿更不成熟,更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而且一旦发病,病情远比足月儿严重,因此应该尽早给早产儿接种疫苗。我国目前除暂定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卡介苗外,对其他疫苗的接种按常规进行。 相关新闻 “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死亡”增至8例 据12月23日晚间消息,12月21日,四川眉山一名婴儿出生次日接种乙肝疫苗,10多个小时后死亡。家属怀疑孩子死亡与接种疫苗有关。专家组已展开调查,目前暂不能确定婴儿死亡与疫苗有关。至此,全国“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已增至8例。 此前,广东省疾控中心23日证实,从11月至今,全省共报告4例疑似接种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后死亡病例,加上国家食药监总局此前公布的湖南、四川两省案例,全国疑似“疫苗致死”病例已有7例。 “偶合死亡”是逃避责任托词? 涉事企业深圳康泰生物16日发布声明,将“疫苗致死”事件称为“疑似偶合死亡事件”,并称“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不少网民质疑,短时间内发生了多例新生儿接种疫苗后死亡的事件,使用的都是康泰生物生产的疫苗,而康泰生物单方面宣布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海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曾雪霞告诉记者,医学上说的“偶合症”是指,受接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发病原因与疫苗无关,“但是,这并不表示所有接种死亡在未经鉴定前都可以用‘偶合死亡’来解释。” 新生儿24小时内必须接种乙肝疫苗? 有网友认为“让婴儿都打乙肝疫苗是利益驱使,但更多网友表示,凡事不能因噎废食,现在母婴传播在乙肝患者中确实占相当的比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我国乙肝防控的难度大,但空间也大。新生儿预防乙肝,最好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 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科主任张世英23日告诉记者,从效果看,开展疫苗接种有效地降低了深圳的乙肝发病率,从17.8%降低到了成年人7%以下,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1%以下。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