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健康社区 >

权威专家告诉你如何从五大方面入手管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健康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健康管理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难免让普通人不知从何下手。本期,《生命时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告诉你如何从五大方面入手管理健康。

生活方式管理

个人、家庭、政府一个不能少

近20年来,国人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变化很大,因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衡导致的慢性病增多。去年发布的《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显示,35岁~65岁人群是慢性病大军,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如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多与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有关,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在60岁~80岁人群中,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占66%,居首位;其次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分别为64%和51%;其他依次为体重偏高、血脂异常、白内障、脂肪肝、血压高、血糖高等。

      钮文异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健康管理的本质在于全人群预防,而管好生活方式就能让人们少得病,甚至不得病。而且,改变生活方式永远不晚,即使到中老年才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从中受益。

      对个人而言,要清楚“我的健康我做主”。生活方式的管理主要是靠个人,要从平衡膳食、适度锻炼、戒烟限酒、避免精神压力等方面入手。

      对家庭而言,“家庭主妇”的健康素养要高,比如了解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量、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吸烟饮酒等行为以及娱乐方式等对健康的影响,有意识、有计划地建立一家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要有“提前投资不得病”的理念。

       对企业而言,应该请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对员工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和督促,并设置奖励措施。比如美国的一些企业,如果员工走路上班或者戒烟,就会给予赠送公文包、免费外出旅行等奖励。

      从国家层面来说,卫生部门应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比如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并从政策法规层面规范行业行为,使之更加科学规范。要构建完善的健康管理系统,比如建立电子档案,搭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健康管理。比如美国建立的“全民健康管理系统”,承担着全民的健康管理工作,并在20多个国家建立了数字化健康管理信息交流中心,为1.2亿人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可由健康管理专家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导、咨询、康复服务。

 

按需管理

“对症”管理3类人

不同人群有各自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地按照需要、抓住“症结”进行健康管理,才能事半功倍地把疾病挡在门外。钮文异指出,健康管理师一般会通过量表等科学手段,按危险度将人群分为无危人群、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有慢病家族史的)等。对老百姓而言,不妨对照下列分类管理好健康。

       第一,超重的人。尽管可能一时没有症状,但研究表明,超重10%以上的人,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比体重正常者高6倍,患心脏病的概率高1.5倍,患糖尿病的概率高5倍。因此,超重者应每天至少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半小时以上,同时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国家层面上,可借鉴美国政府专门成立肥胖研究小组,致力于降低肥胖率,同时在公共场所减少碳酸饮料和高脂肪食物的零售。

       第二,三高人群。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容易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三高人群在生活方式上多努力,注意调节饮食,多吃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食品;戒烟、限酒;每天进行30分钟轻微出汗的有氧运动就可以有效改善血压、血糖和血脂。国家层面上,可以推出科学健身的运动指导项目。比如在“车轮上的国家”美国,很多人不爱走路,运动量不够。政府便每隔几年就出台一个运动指导项目,包括年龄、强度、推荐项目等,鼓励人们运动。

       第三,忙碌人群。现代人因作息不规律、压力大等,导致健康状况堪忧。调查显示,颈椎腰椎病、胃肠病和脂肪肝是威胁中国职场人健康的三大疾病。《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指出,40岁以上的企业家面临着诸多慢病风险。这些人要把休息时间当成健康管理的好时机,早餐要吃好,晚上回家要锻炼等。家人还要帮他们排解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管理

企业帮助员工减压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精神疾病的影响。《生命时报》一项调查显示,78.9%的中国职场人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专家指出,初级的健康管理局限在各种健康表格上,更高级别的管理应该是管心灵。

       肖震宇建议,对企业而言,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不亚于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早在几十年前,西方国家就通过普及“员工帮助计划(简称EAP)”,强化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以美国为例,全美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普遍接受了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他们发现,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l元钱,相当于减少3~6元医疗开销,心理健康管理能显著提高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年产出总值提高50%以上。 

       具体做法,其一是通过专业量表对员工心理进行测评,并将建议反馈给员工。同时对其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问题,给出解决及优化措施。其二是设置心理咨询通道,供员工随时咨询心理问题,内容可能涉及子女教育、夫妻关系等生活困扰。其三是通过讲座、沙龙等形式,向员工普及科学的心理知识,教他们学会简单的缓解情绪的方法。其四是顺应现代心理健康管理的趋势,比如国外现在主流的EAP公司都开通了员工网络自助平台,心理评估、咨询、培训视频等资源均可从网络获取。未来的EAP服务将向移动端迁移。

 

康复管理定期联络康复师

对心脑血管病、骨折、肿瘤等患者而言,如果说治疗是让其活下去,那康复就是帮他们活得更好。所以说,康复管理意义重大。据调查,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5%的脑血管病突发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自理能力,30%的患者能恢复工作;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这两方面的恢复比例仅为6%和5%。

      韩萍指出,好的康复管理最好是在康复医院住院治疗,但目前我国康复医院数量少、费用贵,多数人只能选择居家康复。社区医院的医生在居家康复管理方面尤为重要。患者家属最好与社区医生建立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对患者用药进行管理,并根据情况定期请社区医生提供静脉注射、导管维护及采血等服务。此外,家属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其不良情绪,并且帮着排解。国家要主导建立专业的康复管理团队,并规范康复管理体系与流程。一般而言,三甲医院、康复医院和社区医院应分别承担疾病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的治疗,各司其职。比如在我国台湾地区,康复患者往往由康复科医师进行诊断、开药,然后将该处方转给康复治疗师,患者在院外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

 

职业损害管理

高危人群专项体检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发病率呈现高发态势。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的7.5亿劳动力人口中,接触职业危害者超过2亿。2010年,我国新报告职业病例2.7万例,比2009年增加50%。传统职业病一般包括因接触粉尘、噪声、微波、射线等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目前,我国对特殊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很少设立专门针对职业病高危人群的健康体检项目。这要求政府不仅要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还要设立全面的、完善的健康档案。以法国为例,政府建立了完整的健康体系,如设立劳工医生体系,规定职工必须定期接受劳工医生的医疗检查;有的企业常请医疗人员做专题讲座,防范职业病;如果被确认患上了职业病,患者治疗将完全免费,由社会保险机构承担其所有的医药开支与高比例病假工资等,值得借鉴。

      现代白领因久坐、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导致的颈椎病、胃肠病、脂肪肝等,可以算作广义上的职业损害,也需要健康管理干预。职场人预防职业损害的重点是定期体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尤其在良好的作息规律、均衡饮食、坚持锻炼等方面要管理好自己。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