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健康社区 >

低温导致的死亡风险明显大于高温

最新研究:不利环境温度与死亡密切相关

我国居民各疾病死亡率对应的最适温度相似,在21~24摄氏度之间波动。低温导致的死亡风险明显大于高温。 统计图表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3日电 (孙国根陈静)气候变化被认为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中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不利环境温度与死亡密切相关,不利环境温度导致的疾病负担明显更大。

记者13日获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研究员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课题组联手的研究首次在全国层面系统地评估了环境温度对居民死亡的影响,估算了各种不利环境温度对各种疾病死亡风险的疾病负担,并探索了这种影响的城市和人群分布特征。

该项研究可为中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学基础资料,并为中国未来采取公共卫生措施降低异常气候和气温的疾病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已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人体健康,但是并不清楚不利环境温度对中国主要疾病谱的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为23?C时,中国居民因各种疾病而死亡的风险最低。

研究显示,低温和高温造成死亡的风险有滞后的特点:与最适宜气温相比,遭遇极端寒冷天气(平均零下1.4℃)后,死亡风险会延迟一天开始显现,第5天时死亡风险最高,然后持续超过14天逐渐降低。而极端炎热天气(平均29.0℃)对应的死亡风险当天会立刻显现,仅持续2至3天就迅速降低。

该研究还发现,不同疾病死亡与气温也有关系。比如,气温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大于对呼吸疾病的影响,与气温相关心血管病死亡率占17.48%,高于呼吸疾病死亡的10.57%。研究者认为,寒冷天气主要通过改变人体自主神经系统、血压等来影响心血管系统,而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与呼吸系统感染有关。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相比,出血性脑卒中死亡更易于受寒冷天气影响,这与寒冷天气导致血压升高有关。

该研究还提示,在中国温带季风气候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非最适宜气温相关的死亡风险和负担更明显。其中,温带季风气候带的死亡负担高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尤其是炎热天气造成的死亡负担。研究者认为,这与温带季风气候带的人对炎热天气的适应能力较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比较强,可持续2周以上,而高温的影响通常局限在2至3天以内。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不同城市和不同人群之间温度相关疾病负担的差异后发现,低温对北方居民导致的疾病负担与南方相近,但高温对北方居民导致的疾病负担明显高于南方,这可能与北方地区居民不常使用制冷型空调、对热的适应性不高有关;不利环境温度对女性、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导致的疾病负担更严重;在城市化程度较高和集中供暖时间较短的地区,不利环境温度的疾病负担较大,凸显了冬季供暖的重要性。

在人群防护方面,阚海东教授指出,遭遇炎热天气时,应采取迅速、短暂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对健康的影响,而应对寒冷天气的保护措施需要延长时间。寒冷天气对死亡风险影响的延迟效应,或与流感有关。(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