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行为 > 安全 >

安全需要,即满足人和物的安全需要。

一把手聊安全:分析安全需要 强化安全管控

港口安全管理,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且由于工作的局限性,通常理论与实际不可兼得。

本文作者作为码头一把手,多次撰文谈理论,聊做法,一个码头的安全管控思路一下子明朗清晰。港口圈特此推荐,以飨读者。

港口安全管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安全需要,以此提高其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强烈的安全需要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做好安全管理的思想根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的人的安全需要,对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启示,分析与控制港口安全生产的需要变化,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是安全监督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港口安全生产需要分析

一把手聊安全:分析安全需要 强化安全管控

人的行为来源于人的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这一核心,主要体现在违章操作还是遵章操作。从港口生产事故分析来看,有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现场,且违章是导致事故的直接主要原因。因此,分析现场操作者(操作层)的需要变化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港口装卸生产活动中,操作人员易受各种需要因素的影响,其需要主要体现在产量需要、速度需要、省力需要、方便需要、安全需要、质量需要和健康需要等层次。在多种需要中,有三个最基本需要,即产量需要、省力需要和安全需要。

(一)产量需要分析

产量需要,也称吨位需要、工时需要,即获得高产量、高效率的生产需要。在港口装卸操作人员实行计件、半计件的情况下,产量(吨位、工时)是核算工资和奖金的主要依据,产量需要就是收入(奖金)的需要,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比较明显、直观的经济价值。装卸作业人员往往认为满足产量需要就能获得最大的价值量,把产量需要放在第一位,摆在主导需要层次。当遇到产量容易完成且产量价值高的货种时,操作人员往往拼命地抢吨位、抢工时、抢速度、拼设备,甚至超负荷、带故障冒险作业,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这也是违章屡教不改、有令不止和造成事故最主要的诱因。

(二)省力需要分析

省力需要,即投入的劳力、体力、精力最小或最经济的消耗需要。具体体现在贪方便、怕麻烦和图省事。省力需要虽不像产量需要直观,但对节省体力、减少消耗、谋求方便的繁重体力型的装卸工来说,无疑在每一个操作动作、工序、环节、岗位中都是大有裨益的。特别是当遇到装卸难度大、体力消耗大的货种时,操作人员具有强烈的省力需要,往往千方百计地抓住连续操作的每一个间隙,就近就地一躺、一仰、一坐来休息以恢复体能,此刻往往放松了对安全的警惕,随意在关路、关下走动停留,或随便在货垛、护坎、系缆桩等不安全位置坐立,或自选捷径跨越船帮、皮带机,严重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章规程,甚至酿成事故。因此,省力需要对每个装卸人员来讲,有切身的感受和直接的体验,比较注意或容易认识到省力需要的经济价值。

一把手聊安全:分析安全需要 强化安全管控

(三)安全需要分析

安全需要,即满足人和物的安全需要。

首先是人身安全和健康需要,避免工伤和工亡事故;其次是货物、机械和船舶安全,预防货损、机损和船损事故等。

安全依附于生产当中,本身不直接创造利润和经济价值,其保证作用间接蕴含在生产(产量)经济价值之中。安全投入所产生的价值作用是间接的,无形的,难以计算的。只有发现事故先兆、险情直接危害生命健康时,或发生事故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之后,才能直接感觉和深刻认识到安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把安全需要放在第一位。由于安全价值具有依附性、间接性和迟后性,看不见摸不着,港口作业人员普遍存在比较容易轻视和忽视安全价值的倾向。这也是重生产(产量)轻安全(质量)、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思想根源。

港口安全管控措施

一把手聊安全:分析安全需要 强化安全管控

从港口生产三种最基本的需要分析可见:

一方面,港口生产作业人员往往权衡直接的经济价值和从直觉的切身利益出发,把产量需要作为主导需要,省力需要次之,安全需要最后。另一方面,其主导需要会随需求的价值量变化而变化。各级领导、安全监督和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职责)就是要用诱导、激励、鞭策、控制等手段,改变产量放在第一需要的层次结构,促使生产作业人员牢固地确立安全需要为第一需要(主导需要)的需要层次结构,并时刻注意操作者主导需要的动态变化,以不变(安全第一)应多变(多种需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确保安全生产。

1.建设“安全第一”文化。安全文化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港口企业文化建设中,到底是安全第一,还是生产(产量)第一、效率(速度)第一还是效益(利润)第一?在这一问题上绝不能模棱两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安全第一,切忌在职工心目中产生多个“第一”。要不断深化安全第一文化建设,真正形成“安全第一”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用文化场的力量去影响、感召、激发和提升员工安全需要。

2.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港口安全需要物的本质安全,更需要人的本质安全。打造本质型安全员工,就是要打造具有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自觉学安全、全面会安全、现实做安全、事事能安全的员工。也就是说,操作者具有内在的防范事故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安全为主导,遵章守规,而且把自身的安全融入到他人安全、班组安全、企业安全中去,从本质上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3.统一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生产对立统一,相辅相成。要花大力气引导员工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和“违章就是事故、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从根本目的与利益上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做到哪里有生产,哪里就安全地生产;哪里有劳动,哪里就做好劳动保护,继而把港口运输安全性、及时性、完整性、经济性、服务性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多(产量)、快(速度)、好(安全)、省(劳力)。特别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安全需要与生产需要发生冲突时,要坚守安全第一需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操作。

一把手聊安全:分析安全需要 强化安全管控

4.控制体力型员工。从事港口人力装卸的体力型员工,极易产生“疲劳性违章”、“疲劳性事故”。控制体力型员工,就是要控制其疲劳程度,避免和防止省力需要转变为主导需要,忽视安全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要提高生产调度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倡劳逸结合,避免连续加班加点。二要提高港口生产机械化程度,以小机械代替手工操作,以半机械代替重体力作业,以技能工代替人力装卸工,减少和降低人、机、货立体交叉频次和直接接触面积。

5.激发员工安全需要。激发安全需要,是提高员工安全积极性的动力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育先导。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训练活动,如工前教育、班组学习、案例警示、法规培训、应急演练、安全竞赛等,做到警钟常敲、警钟长鸣。

二是目标传导。逐层逐级细化分解企业安全目标,直到每个员工,做个个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使个人的无伤害与企业的无事故一致起来。

三是利益直导。从操作者迫切需要增加物质利益出发,采取提高安全奖的比重、安全条规货币化、违章计分考核、安全风险抵押金等办法和举措,使安全规章规程标准有量可计、有价可算,变定性为定量、变无形为有形,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用经济杠杆直接激发员工的安全需求。

6.强化现场安全巡查。在繁忙复杂的港口生产现场,操作者安全意识不可能整个工班始终如一、全神贯注。那么,如何使操作者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建立昼夜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巡查,打造一支集指导、督查、执法于一身的安全督查队伍,以安全督查员执法如山的权威性、严肃性这一形象,使现场操作人员产生安全共鸣效应,安全督查员巡查到哪里,哪里就引起作业人员的警觉、自戒和自律。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