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健康档案:农民很欢迎,城里门难进
时间:2018-06-11 09:34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一户一本档案,一人一张健康卡,详细记录市民患病、治疗、慢性病等情况,这就是市民健康档案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正进入年底考核阶段,记者走访发现,居民健康档案在农村和城市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 乡村:服务站建档率九成以上 甘霖镇博济社区卫生服务站位于嵊州山区。昨天,记者走进服务站社区责任医生黄君耀的诊室,只见满满一柜子的健康档案册,上面分别贴着红、黄、蓝、绿小标签。黄君耀介绍,蓝色标签代表,黄色代表重型精神病,红色代表心脑血管疾病,绿色代表。原来,各种颜色的小标签是为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区分,以方便管理。 “比如糖尿病、心、重型精神病患者,我们要一个季度随访一次。高血压今年实行了分级管理,严重的要一个月随访一次。”黄君耀介绍,他负责附近上塘头、前王两个行政村大约2000人的建档工作,目前90%以上的人口都建了档。老百姓对此比较欢迎。 城里:医生上门建档碰破头 但在城里,社区责任医生们却是苦不堪言。稽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责任医生俞监铭介绍,为了建档的事,医生头都快“碰破了”。建档有3种方式,门诊、体检和上门。上门最难,医生花费的精力也最多,可很多居民不配合,“跑3家能有1家开门就不错了,而且越是高档小区门越难进。”俞监铭说,城市居民的隐私观念很强,很多人不肯提供身份证号。也有市民提出:“我又不到你们社区看病,告诉你们有什么用?” 原因:与去服务站看病多少有关 农村居民对健康档案的接受程度为什么比城里人高? 嵊州市卫生局有关人士分析,农村对健康档案的接受度更高,与农村人到社区服务站看病的多,与社区医生建立了很好的互动有很大关系,而这一点恰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软肋”。稽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楼主任介绍,辖区内约有一半居民是从来不到社区看病的,这一现状也与“小病进社区”的医改方向相背离。 市卫生局有关人士表示,建健康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对居民进行慢性病管理,下一步将朝着电子化、联网的方向发展,将来市民去大医院看病也会用得着。 好处:建档改变村民生活习惯 在甘霖镇博济卫生服务站,记者碰到了前来看病的村民钱建东。他说自己是高血压患者,医生上门给他建了档后,每个月上门随访,指导他吃药,还教他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要他戒烟戒酒。“我原来很会抽烟的,现在只偶尔抽一支。”像他一样,健康档案及在此基础上的,已经改变了不少村民的生活习惯。 博济卫生服务站的医生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建档后,很多患者就“固定”下来,只找给他建档的医生看病,“因为他了解我”。钱建东说,村里每户人家都有一张医生的联系卡,村民有事可以随时找这名责任医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