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健康管理 >

医疗信息化面临改革,推广面临三大瓶颈

  去年,中国政府宣布投入1240亿美元改善14亿人民的医疗水平,开启医改大幕的同时,全国医疗信息化面临着一场大“手术”。长期以来,受限于各方利益博弈、观念和系统本身复杂性等樊篱,医疗信息化始终面临着孤岛成片、烟囱林立、医疗资源极度不平衡等尴尬局面。如何突破?

  医疗卫生,这个被信息化界公认最难啃的行业会因此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电子病历”成信息化急先锋

  12月31日,国家卫生部网站发出由卫生部和国家药管理局印发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为各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以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做出具体规范。明确要求电子病历基本内容须包括患者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摘要信息等医疗费用记录。

  《标准》规定,电子病历主要内容应包括:病历概要、门(急)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医疗机构信息等七个业务域的活动记录,病例概要中需记录医疗费用方面的相关信息。

  卫生部强调,建立电子病历是为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而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如果说医疗卫生信息协同相当于建立医疗信息互联的纽带,那么居民健康档案就是纽带上的每一个结,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利用电子病历,实现对居民过程的科学与规范的记录,这是一项覆盖个体从出生到临终关怀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将对人群的关注从事后救治转移到事前防控上。

  以“毒奶粉”事件为例,在“毒奶粉”被媒体曝光之前,各家医院已经陆陆续续接纳过多个肾结石儿童。通常情况而言,肾结石不该在该年段的儿童中出现,如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一旦该病症发病率在某一地区突然上升10倍甚至百倍,就很容易被发现。

  推广尚面临三大瓶颈

  医疗信息化核心内容是电子病历,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政府都没有拿出完整的电子病历标准体系,中国医疗信息化更多的是政府,这为其推进提供了很大的动力,不过,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戴尔佩罗医疗集团中国与亚太区总裁周宾在接受采访时说,医药信息化应用利益相关者众多,这其中包括患者、临床医生、医院管理者、社区医生、医疗保险、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科研机构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电子病历信息采集和使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提出了不同的功能要求和信息标准。可以设想,如果要把创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分散存放在不同机构和部门,又隶属于不同所有者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这件事情会有多难。不但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解决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各方面的问题。

  其次,由于居民流动性大,生命长期性,信息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因此电子病历的数据必须在规范统一形成标准后才能共享。

  此外,医院信息化实践证明,电子病历信息的复杂性是其他任何领域无法比拟的,导致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开发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而没有电子病历信息标准,就难以实现信息交换的要求。

  因此,目前电子病历应用只能是个性化、小规范,局部项目首先启动,进而通过实践,提出信息标准使用的技术规范,政府只能扮演引导标准开发和选择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