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报:让社区家庭医生当好“健康守门人”

  据报载,北京市卫生部门曾表示,北京市今年将推广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社区家庭医生由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三人组成,每组为200户家庭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共卫生服务。

  在不少国人的固有印象中,拥有专门为自己提供医疗服务的家庭医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这似乎只是某些富人或者达官显贵才能享有的专利。然而,放眼世界各国,尤其是在那些发达国家,普通公众在家里坐等社区家庭医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其实早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因此,让国内广大普通公众也能享受到家庭医生式的医疗服务,拥有自己信得过的“看门人”,这对有效疏解长期以来困扰普通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无疑是一种积极而又富于建设性的有益尝试。

  不难推断,对于这种已在北京开展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公众不仅欢迎而且还抱有很高的期待。那么,社区家庭医生是否能够顺利试点成功,并且有效地在全国范围推而广之,进而达到造福广大公众的预期目标呢?笔者以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并不会一帆风顺,因为社区家庭医生的试点和推广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实际困难。

  首先,这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大批胜任社区医疗工作的高质量卫生人才投身其中应该是首要的条件。在诸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卫生人力资源可以说是异常充裕,甚至趋于饱和状态。譬如,北京市社区医疗机构招人时就要求外地生源毕业生至少是研究生学历。然而,不少外省籍高学历者之所以选择到北京社区医疗机构工作,吸引他们的其实是稀缺的北京户口以及事业单位编制,而不是社区医院提供的微薄薪资以及有限的职业发展前途。

  可见,社区医疗机构吸引人才难的问题,即便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没有完全解决,至于那些经济及社会发展远不及一线城市的中小城市,以及更为广阔的农村地区,社区医疗机构的人才储备状况更是可想而知。如果社区医疗机构无法吸引大量高质量的医疗人才扎根其中,推广家庭社区医生所需要的必要人力资源也无法得到保证。

  其次,推广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还需要公共财政及时、有力的保障。以北京即将推行的社区家庭医生模式为例,一个服务小组由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三人组成,每组为200户家庭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家庭医生所要承担的工作量之繁重由此可见一斑。在劳动力成本日渐上涨的当下,付出了繁重的劳动,提供了大量优质医疗服务的社区家庭医生理应获得可观的薪酬。可是,这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推广的出发点是基于公益性,在服务收费上必然是采取低收费甚至免费。如果有关部门提供的财政投入不够或者无法落实到位,这种公益医疗模式就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危险。

  再者,社区家庭医生的培养成本不能让社区医疗机构独自承担。培养出一名胜任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的全科医生成本并不小。医生这种职业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渐提高诊疗技能,经过医学院校多年学习的医学毕业生也只能是“半成品”。囿于我国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三级医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医疗水平差距,一名合格的社区家庭医生拥有在大型医院工作、进修或者培训的经历必不可少。然而,这个培养成本对那些医疗资源相当有限的社区医疗机构而言,显然是无法独力承担下来的。

  可见,社区家庭医生这种公益医疗服务模式要得到有效的推广,从而让广大普通公众能够拥有自己放心的“健康守门人”,及时克服这些实际困难当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各级政府在决定医疗资源分配时,对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作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扶植,切实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待遇,为他们提供到上级医院培训、进修等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