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如何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情感
时间:2018-07-05 11:34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因涉及慰安妇不当言论,备受争议的网络红人、“情感教主”Ayawawa引起舆论广泛质疑,新名词PUA也由此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Ayawawa的名下,还拥有一个号称解决男性情感问题的网络社区“泡学网”。“泡”就是PUA,全称为Pick-up Artist,字面意思是搭讪艺术家。曾经的PUA导师陆轩介绍,这个所谓的理论早期只是分享男性如何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去接近、搭讪自己喜欢的人,但后来演化成骗色、骗财的手段,设立所谓步步陷阱的情感操控术,甚至不惜以引导对方自杀来达到情感操控目的。有记者近日卧底参与一个PUA授课组织,群内有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导师除了授课,还在群内指点学员如何伪装身份,进行诱骗。
如果不是因为Ayawawa口不择言地用“慰安妇”为例,招惹了公众极其敏感的民族情感问题,拥有300万粉丝的她,恐怕至今她还在到处宣讲她的理论,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她的观点无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存在严重谬误。如果把生育能力等同于性别优势,那么,按照她的逻辑进行推演,最后的极端情况就是美剧《使女的故事》,女性被禁锢,成为男性的附属,唯一的价值就是传宗接代的子宫。而Ayawawa在给女性洗脑,子宫的价值也是价值,只要活着,哪怕是奴隶也无所谓。可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在她的爱情婚姻观里,女性的性别优势是一种等价交换物,换取婚姻、换取物质,而尊严、平等、独立则完全消失不见了。这种观念是另一个版本的女德班,是把几百年前坟墓里的尸体包裹上现代华丽的外衣。 Ayawawa告诉女性如何利用“性别优势”去迎合男性,而她主导的泡学网则在教男性如何操控女性,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咬合的齿轮,构成了男尊女卑的闭合环。从这一点看,她的情感理论倒是有“完整体系”的,并没有自相矛盾。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一方面他们被骂成了“筛子”,另一方面却依然活得非常滋润。因为骂他们的,和追捧他们的,并不是同一个群体。就像女德讲师丁璇被舆论嘲讽,可市场上还有无数个“女德班”,一个杨永信被曝光,也还有无数个豫章书院在电击不听话的孩子。Ayawawa的女性情感课程也好,“泡学网”所谓男性约会课程也好,都是一种情感传销术,不断地给上课者洗脑,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可能有人觉得凡是上当受骗的人都是自己交了“智商税”,但我却细思恐极。有人曾卧底传销组织,发现他们的洗脑过程一般在7天-10天就可以完成,连卧底的人都说,“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没有反传销常识,很多人会动摇。自己都差点被洗脑。” 豆瓣评分8.1的真人秀节目《达伦·布朗:推》,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催眠大师如何用72分钟,让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变成一个杀人犯的。如果不看过程,仅仅看任务:一个没有犯罪前科、没有情绪问题的正常人,可不可能在72分钟内将一个陌生人推下高楼?人人都会觉得,怎么可能?但是,达伦·布朗却把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不是什么幻术,这就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屈从性”,比如,几个人都坐在椅子上等候,突然别人都站起来,如果是你坐在他们中间,你站是不站?在他的实验中,他选中的四个“小白鼠”中有三个人最后成了“杀人凶手”。 情感操控也是如此。心理学家理查德·魏斯曼提出了登门槛效应,就是一个人接受了另一个人微不足道的要求之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人留下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他人提出的更大胆的要求。人们还有一种自我辩护的倾向,当一个人做出某种选择之后,会倾向于不断强化这种选择的正确性。那些在情感中被折磨的女性,很有可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陷阱,甚至毁灭的深渊。而那些相信Ayawawa的所谓女性“性别优势”理论,认为可以以此换取物质回报的女性,可不正好就成了情感诈骗者的猎物?把女性变成猎物,把男性变成猎人,这就是这些“情感教主”们的生意经。 要不要封杀Ayawawa,或是能不能以教唆、诈骗、故意伤害之类的罪名去起诉那些“PUA”课程的传授者和实践者,这是法律的事,但除了法律的惩罚以外,更重要的是戳穿他们的秘密,让更多的人明白洗脑术的原理。就像那些倍受争议的真人实验,它们掀开人性中最幽暗的那一部分,就是让旁观者警醒,提醒人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性思维。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