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百家饭”的老寿星
时间:2018-07-14 15:23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对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老寿星谢运贵来说,她的一生坎坷波折,晚年也是孤苦无依,和其他长寿老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即便如此,生于1897年10月10日的老人,靠着吃“百家饭”,依赖着邻里乡亲的帮助和爱心,如今也已是116岁高龄。 老寿星身世成谜 7月30日,《生命时报》记者一行离开安徽省太和县,向东南方向行驶近500公里,经5小时长途跋涉,终于抵达老人所在的合肥市肥东县,这也是我们第一组寻访队的终点站。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区位优势突出。肥东是全国百强县,还是包青天的故里。当地人乐于打牌交友,饭桌旁习惯摆个小方桌,饭前饭后总要打几局,放松身心。 老人的家背靠马路,房子前面有一大片农田,穿梭在田间的拖拉机偶尔打破周围的宁静。后院是一幅农家景象,几间简陋的农舍旁,一小群柴鸡和鸭子正四处觅食。屋里装修极为简单,墙面已经泛黄,都是水泥地。五六位老人手拿蒲扇、穿着拖鞋,笑眯眯地坐在门口聊天,他们都是来看谢运贵的,在这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们看来,谢运贵算是长辈。 进屋后,左侧有张木板,蓝色的蚊帐下,谢运贵在床上半躺半坐。两条消瘦的腿相互交叉,手拿一把蒲扇,一边扇风,一边面无表情地左看右看。即使看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也不觉得意外或紧张,仍然默默不语。老人头发虽然灰白却很浓密,身体比较消瘦,手部和腿部骨骼有些变形,爬满皱纹的脸上透着沧桑。 房子的主人、今年58岁的司开杨放下手上的农活,和我们聊起谢运贵。让人惊讶的是,他和妻子刘卫香已经照顾老人多年,但和老人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只是邻居。老人原来在村大队旁的一间小屋生活,后被刘卫香接回家里照顾。司开杨告诉记者,老人无儿无女、无家可归,如今已经失语,关于她的过去,无从得知。记者询问在场的老人们,他们也说不清楚。至此,谢运贵就像个“谜”,除了年龄,大家对她一无所知。
靠吃百家饭过活 为了解老人的生活经历,记者在当地乡长李勤忠的帮助下,经多方打听,联系到当地一位早已退休的老村干部,他也叫“谢运贵”,和老寿星同名,曾照顾老人几年,记得一些过去的事。 谢运贵从不远的定远县嫁到这边。婚后和丈夫生了一个小孩,但不满百天就早夭,此后再未生育。夫妻俩曾先后抱养过一儿一女,不幸的是,养子长到19岁因病去世,而养女15岁时跑回亲生父母家,再也没回来过。1970年前后,谢运贵的丈夫去世。老人彻底无依无靠。由于年岁已高,一次做饭烧柴时,她不小心把房子点燃,老房被烧成灰烬,此后成为“五保老人”,被村里安排在村大队旁的一间简陋的小屋居住。 当时的村干部谢运贵照顾老人多年,退休后交由刘卫香照顾,每月可从村大队领点微薄的工资。那时,刘卫香每天从十几里外的家中给老人送饭,还给老人洗衣物、倒屎倒尿,兢兢业业。老村干部回忆说,有一次,老人家一口痰堵在喉咙吐不出来,差点憋死,情急之下,刘卫香用嘴把痰吸了出来,这一举动感动了很多人。周围邻居们可怜老人的坎坷、心疼刘卫香的不容易,便经常给老人送家常便饭,老人靠吃百家饭才得以更好地过活。 “老人就是我的亲人” 采访中,记者没见到刘卫香本人,无法从她口中了解照顾谢运贵的经历,对此,她的丈夫司开杨欲言又止。记者一再追问下,他才透露实情:“卫香出去打工了,今年不在家。”司开杨告诉记者,家里经济条件实在不好,再加上儿子结婚急着用钱、照顾老寿星也有不小的花费,妻子决定出去打工,他留在家中照顾谢老以及年过90岁的老父亲。目前,刘卫香正在浙江义乌给人做保姆,没有手机,只有雇主家的座机号码。记者拨通电话,终于联系到刘卫香本人。 刘卫香回忆说,由于年岁已高,脑袋有点糊涂,谢运贵经常做些让人“冒冷汗”的事。有一次老人走丢了,很多村民帮着寻找,直到很晚,才在一处偏僻的农田找到。还有一次,老人再次失踪,众人找到她时,发现她浑身湿透躺在岸边,老人自己说,一不小心掉进池塘,挣扎半天才爬上岸。老人一次次出事,让刘卫香心声一个念头:“与其每天往村大队跑,还不如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既省时又方便。” 刘卫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听到的声音全是“反对”,丈夫和公公都不同意把一个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接到家里,刘卫香只得作罢。直到2006年冬天,当地下了场大雪,天气格外的冷,谢运贵生活的小屋没有取暖设备,老人冻得直哆嗦。刘卫香实在看不下去了,毅然决然地把老人接回家,她回忆说:“如果我不带她回家,老人一定会被冻死。”对于刘卫香的执着,丈夫和公公都说她太傻,而她却说:“这是做好事,没钱也该做,谁都有老的时候,我们吃啥就给老人吃啥,花不了几个钱。”家人拧不过她,便让老人安顿下来。 随着老人日渐衰老、慢慢失去自理能力,刘卫香照顾老人更加事无巨细。老人大小便失禁,弄得床上、地上、衣服上哪里都是,刘卫香就一遍遍地洗,但她从没觉得太苦太累。家人见她对老人如此用心,便慢慢适应,平日里也会帮忙照顾。司开杨出去赶集时,还会给老人买回几块糖和玩具,公公也习惯了和老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老人逐渐融入这个家庭。 刘卫香的事迹感动了很多村民,大家都爱去她家看老人,坐在她家门口聊天。2010年,刘卫香被评为肥东县首届道德模范。“照顾老人那么多年,她就是我的亲人。”如今,在外打工的刘卫香仍然时时惦记着谢运贵,她想着把儿子娶媳妇的钱一赚出来,就马上回家伺候老人。 心态好、嘴壮利于长寿 长寿对于谢运贵来说,就像是命运的安排,从未刻意追求,却偏偏如此。如果分析其中原因的话,除了好心人的照顾,可能跟心态和嘴壮有关。刘卫香告诉记者,尽管遭遇种种不幸,但老人的心态很好,早些年,老人面对病痛曾抱怨不想活了,但在刘卫香的劝说下,心态日渐转好,还常常感谢一家人对她的照顾。此外,老人特别能吃,一顿能吃一大碗饭和一大碗菜,从不挑食。一家人换着花样给老人做饭,肉、鸡蛋等有营养的食物从不间断。 采访尾声,谢运贵把身体蹭到床边,想要下地。司开杨马上抱住老人,把她放在家门口的小凳子上,递给老人玩具摆弄。老人一手托着腮,一手晃着玩具,安静地向外张望,像是一个孩子在等待刘卫香回家。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