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达爱需要原则的
时间:2019-11-21 16:37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新闻 点击:次
爸爸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有四条重要原则。
一、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将心比心”是社会交往中的常用技巧,在单位,作为职员,我们会理解,领导让员工加班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作为顾客,我们会理解,商场物品贵首先是因为物价上涨;作为路人,我们会理解,陌生人在你面前打翻咖啡,可能是一时的疏忽大意。但是,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家庭中的掌权者,面对孩子的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就把这条原则抛之脑后了。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个非常火爆的话题,有位爸爸妈妈因为辅导自己六岁的孩子写作业屡次讲不通而勃然大怒,突发高血压被送往医院急救。 此文一出,很多有过相似经历的爸爸妈妈很有感触,纷纷在网上评论区展示辅导自家“熊孩子”做作业的困境。其实,如果我们也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这件事,就会有新的发现:面对大千世界和各类复杂的规则和知识,孩子更像是一张未沾染五彩油墨的白纸,他们在爸爸妈妈和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十分简单的十以内加减法运算,对于孩子,出生以来第一次接触抽象的数字,由于大脑思维发育尚未完成,他们稚嫩的头脑中根本没有逻辑运算的概念。
因此,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细心地辅导他们,一步步教给孩子数字的概念,像教导孩子学习走路一样,耐心地引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会给他们很大的激励,增强他们探索世界的决心和学习的信心。 二、耐心倾听并启发思考 我们要对孩子多做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指让孩子探究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他们对此事有什么感受,以及他们能够从这种经历里学到什么。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需要做出重大决定时,我们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孩子能明白你对他的生活是感兴趣的,会有一种适度的被关注感,不会太紧迫也不会太松弛。 而且,孩子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来捋顺事件的发展走向。举个例子,当和好朋友闹别扭时,有的孩子很有可能一气之下提出绝交,“以后我再也不和小龙一起玩了。”这个时候,面对孩子的委屈、愤怒情绪,爸爸妈妈首先要耐心地倾听,了解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再运用启发式提问:“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具体的原因吗?你对于他的做法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如果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从这件事情学会了什么?”通过认真思考,孩子自己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爸爸妈妈多做启发式提问,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这种相处模式应用到与同学、老师或者其他人的交往中,这对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三、用鼓励代替指责 很多爸爸妈妈,尤其是父亲,为了在家庭中树立自己的权威,维持自己作为尊长的形象,习惯于默默地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缺少交流。或者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对孩子缺少关爱。有的爸爸妈妈甚至会用打骂作为教育方式,对孩子予以威慑。虽然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严格要求孩子,但是,当爸爸妈妈一直批评、指责、说教、贬低孩子并不断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失望时, 孩子是不能从这些负面行为中感受到爱的。 所以,建议爸爸妈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可以多流露一些真情,少一些说教和指责,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用鼓励代替指责这一原则,在孩子刚开始探索世界的时候至关重要。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温柔的解释,比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更有意义。 例如,一位妈妈下班后去厨房准备晚餐,8 岁的孩子跟随妈妈进入厨房玩耍, 不小心打破一只碗。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常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我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给你做饭,本来就很累,你快出去,以后不准过来捣乱,再过来我就揍你!”还有一种处理方式是:“孩子,感谢你过来帮忙,但是你还小,很多事还不能胜任,等周末的时候妈妈教你做饭,你学会之后再来帮忙可以吗?”这是两种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孩子感受到的情绪氛围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两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行事风格必然也是不一样的。
四、给改变一个缓冲时间 人无完人,在成人世界如此,在儿童世界也是如此,没有“完美的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爸爸妈妈急切地想帮助孩子改变,有这个想法是正常的,但是,心理学认为,症状有时是一层保护性的盔甲,爸爸妈妈着急扭转孩子的行为,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另一种伤害。简单来说,因为一些坏习惯的存在,孩子可以享受部分特殊待遇。 如刚上初中的孩子在家吵闹,是因为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不想上学,当他表达出厌学的想法甚至症状(如一上学就头晕恶心,但到医院体检正常)的时候,他可以得到爸爸妈妈或者全家人的积极关注,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嘘寒问暖等。如果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急切地呵斥孩子,强迫他去学习,结果很可能是孩子阳奉阴违,甚至做出撒谎、逃课等行为,会变成更加棘手的厌学问题。爸爸妈妈要认识到, 问题的形成是不断积累而成的,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
要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了解问题表象之下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只有找到深层次的原因,才可以科学地解决问题,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有很多案例表明,孩子的厌学行为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可能是同学关系出现问题,可能爸爸妈妈吵架闹离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想引起家长注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下滑失去信心,等等。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爸爸妈妈们不要急切地逼孩子做出改变,应静下心来,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耐心倾听孩子,帮助孩子每天成长一点点,积少成多,使改变自然发生。爸爸妈妈只有向孩子正确表达爱,并给予孩子方法上的指导,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爱,才能一步步地认识世界、明辨是非,才能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成长。
转自自媒体 (责任编辑:健康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