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终生,并能从中获得快乐。
时间:2018-07-31 10:5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 1 我该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这是很多妈妈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 因为阅读不仅仅能帮孩子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见识。 还可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比如,你肯定会发现,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他们总是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 希望勇敢如小小的主人公,希望礼貌也能像小小的主人公。 特别是妈妈对主人公非常赏识的话,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往你眼前凑。 希望你能看到他的心意——妈妈呀!看看我,我也像主人公一样,我也希望得到你的赞赏。 好的品行和举止就会渗透到孩子身上。 他们会对照、然后反省,再进行改正,形成好的习惯。 在习惯的养成上,阅读的作用往往比父母的唠叨要管用很多。 可是,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有时候却没有那么容易。 特别是还有这么多坑等着你来跳。 一定要避开一些亲子共读中的误区。 2 第一个误区:让孩子阅读书本,却忽视了真实的世界。 因为我经常会建议一些新手爸妈,在孩子半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接触图书了。 但是,这个阶段,适合玩书。 比如好玩的翻翻书、洞洞书、布书、声音书等。 内容在这个阶段不是重点,只是要注意印刷油墨是不是安全。 纸板会不会割伤孩子? 为什么内容不是重点? 因为我觉得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来说,认识真实的世界之后,再敲开书本的大门更为妥当。 记得小小鱼1岁的时候,我带他在乡下,做的最多的事就是去看真实的动物。 比如大母猪还有它的宝宝。 还有公鸡和母鸡以及小鸡。 鹅跟鸭子,还有飞鸟、牛、羊。 凡是一切能接触到的,我抱着他就去看。 当然,那时候我也开始让他阅读。 但是我尽量选择一些他看到过的东西。 指着书本告诉他这是什么,就是我们什么时候看到的。 这样的话,他就会把阅读跟生活联系起来。 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产生持续的兴趣。 但这不能离开真实的世界。 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样,不能持久。 ![]() 3 第二个误区:迫不及待地给孩子塞大量的书。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 也不是几个月能养成的。 特别是在早期,我觉得2岁前的孩子,很难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 所以这个阶段的爸妈不要太着急。 特别是1岁多的孩子,有时候反而会表达出拒绝。 小小鱼也是如此,那时候他只对小伙伴感兴趣。 我把书给他,他随手就丢掉。 但是我没有放弃,还是在找有意思的书,还是在找机会让他接触。 所以当我把一套能立起来把他围住的转转火车书打开时。 他就有兴趣了,觉得好玩。 但对绘本还是不读。 直到快两岁的时候,才真正能静下来听我讲故事。 但每次的注意力时间也不长。 如今他能一个人翻书翻半个小时以上。 听我讲故事的话,只要我不停,他能一直听。 所以不要太急,甚至因为这个放弃亲子共读。 另外就是绘本买回家后,不要太着急给孩子讲。 可以让孩子自己先翻翻,然后再讲。 你表现地越急,孩子反而不急。 而且给孩子的书不宜一次性给太多。 因为这样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反而不知道读哪些。 特别是一些套装书,可以分开拿给孩子。 一次拿两三本就好。 还有妈妈说什么时候给孩子换新的书? 如果孩子愿意反反复复看,那就继续。 直到你发现孩子厌倦了,渴望新的故事时,那就给他补充新的书本。 4 第三个误区:只给孩子读那些“有用的书。” 有一位妈妈曾留言说,老公给女儿买回来的书,她不怎么爱读,而自己为女儿选的书,她则大多很喜欢阅读。 为此,她常笑老公不懂孩子的心理,老公则笑她心智不成熟。 后来分析一下得出结论是:爸爸买的书大多侧重于知识性、实用性,也就是所谓的“有用的书”,而妈妈更看重故事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所谓“好看的书”。 爸爸做的其实没错。 但是,妈妈的选择更符合孩子的胃口。 ![]()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绝不能为了提升成绩。 而是让孩子拥有一种持续的学习能力,受益终生,并能从中获得快乐。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了解。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物,有的孩子偏爱百科,而有的孩子酷爱车车。 不管如何,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红帽和大灰狼这样家喻户晓的童话,小家伙肯定喜欢。 爱丽丝梦游仙境,穿靴子的猫,这样偏于成人世界的童话,大孩子们就会更爱读。 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来选择书。 而不能看有用无用。 阅读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但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最好就现在起,保持每天亲子共读至少20分钟,一直到孩子小学毕业。 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常常听到有妈妈念叨:“我家孩子咋就不爱看书呢?现在这么大咋办呢?” 请不要放弃,从孩子的兴趣喜好出发,挑有趣的好书引发兴趣,慢慢来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