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中药方剂 >

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癌症病

大众网烟台7月12日讯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智慧的结晶。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传入,中医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有存亡之危。如何切实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对此,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姜汝明的观点是要在发展中传承,在实际诊疗中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学习中医。从“赤脚医生”到大学教授,从山沟旮旯到国际论坛,姜汝明从医数十年初心不忘,半世纪医贯中西。如今,姜汝明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规划,倡导“中医中药进课堂,构建中医中国”。

坐诊现场

  生活习惯里聊出诊疗方案

  找姜汝明看过病的患者都有一个体会:看病时间长。在对当前病症进行诊疗后,姜汝明通常还会花上一段时间,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等,开具处方后还会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一些预防保健的建议。

  “中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在于治病,也有益于改善病患的整体体质。”姜汝明认为。60多岁的姜汝明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语音洪亮、中气十足。“这得益于我平日会给自己开方调理身体。”姜汝明表示。

  追忆起从医之路,姜汝明说,自己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小时候家中祖传行医,自己耳濡目染,对中医有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参加6.26卫校”,更是进一步奠定了中医的基础。而在之后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从一名乡村医生处濡染了一定的中医实践。

  用“平衡”来消除疾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一度提倡发挥中医药“一根针、一把草”简便验廉独特优势,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姜汝明就从师从的老中医那里体会到“一根针”的神奇。这名老中医擅长“子午流注”针灸法,小小一根银针,通过对下针时机、深度和时长的控制,就能有效治疗相关病症。

  多年的从医经验,姜汝明对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将来的医学界一定是中西医结合的,将来的医生一定要懂中医、会中医。”姜汝明认为,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优势。手术可以切除病灶,但中医可以调控全身,既可以治病,也可以防病。

  望闻问切,观察、询问加把脉,看似并不复杂的程序,背后作为支撑的是丰厚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讲究平衡,通过汤药或针灸,使不平衡的地方平衡了,疾病也就消除了。”

坐诊现场

  医有所成重做中医学生

  尽管多年来一直学习研究中医,但真正专注于中医,却是在他从医多年以后。

  从业经验的增加,医术的不断提升,让姜汝明成功救治了很多病人,但也给他留下了不小的困惑。“治疗的病人越多,我越发现,现代西医学是有其局限性的。”姜汝明表示。在西医的某些局限之处,能否融合中医的治疗方法,减轻病患痛苦呢?姜汝明开始了探索之路。

  2000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要在校内推行中西医结合教育。作为西医名家,省里调姜汝明到山东中医药大学工作。利用这个机会,在西医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姜汝明,俯下身子,扎扎实实开始从头做起“中医的学生”。

  “有了一定的经验,再来学中医,更能理解中医的理念。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姜汝明表示。

  拜中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王新陆教授为师,姜汝明和本科生一起开始了自己的中医课程,望闻问切,辩证用药,一点一滴地汲取知识。

  创制中药剂获国家专利保护

  利用5年时间,姜汝明从中医角度,再次在脑部疾病方面取得突破。他所著《中国古代对脑的研究》,以西医解剖学原理结合中医辨证思维,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古代脑病的研究和治疗。他研制的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纯中药制剂蛇枝黄苓汤,有效延长了病人术后生命。目前临床记录,术后服用蛇枝黄苓汤的脑胶质瘤患者,存活5年以上者达50多例,最长者已达到12年。该药获得国家专利保护,姜汝明也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发明奖。

坐诊现场

  为健康开具“中国处方”

  从西医到中医,姜汝明完成了自身的提升和飞跃,但对于定位,他始终很明确——要为健康开具更完善的“中国处方”。到一线,到基层去为老百姓服务,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始终是姜汝明不变的目标。

  但对于目前的现状,姜汝明也很担忧。优质的中医药资源仍集中于大中城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要看中医靠口碑、跨省市看病的情况仍屡见不鲜。打着中医幌子的无资质小诊所或保健机构,也造成了人们对中医的误读。

  “中医治病不是包打天下,什么病什么阶段能治,疗效要用证据说话,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可信的证据,给病人提供科学合理的诊治服务。”姜汝明表示。

  中医药也需要“朋友圈”

  7月16日,姜汝明应邀将到烟台坐诊,并接受烟台大众网《名医明说》栏目专访。对健康栏目《名医明说》的开通,姜汝明表示了赞许。“当下仍有不少人对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缺乏足够了解,甚至误解中医药,有的认为它神秘、玄妙,有的则认为中医晦涩难懂,不适应现代社会,这些误解都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而开通像《名医明说》这样的栏目,在中医药和市民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姜汝明认为,只有当中医药以更通俗直白的面目示人,在健康管理和养生服务过程中,不断增强人们的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才能走出小圈子、扩大朋友圈,从而绽放全新魅力,收获更多年轻粉丝。

  如今,姜汝明为基层中医药发展积极呼吁奔走,并发起了“名医名药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倡导名医专家到进社区、到农村,给老百姓看病。

  大医精诚润无声。孙思邈曾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也是姜汝明一直坚持并孜孜追求的医者之境。

  姜汝明之中医观:

  1、医讲究平衡,通过汤药或针灸,使不平衡的地方平衡了,疾病也就消除了。

  2、手术可以切除病灶,但中医可以调控全身,既可以治病,也可以防病。

  3、中医治病不是包打天下,什么病什么阶段能治,疗效要用证据说话。

  4、中医药以更通俗直白的面目示人,才能走出小圈子、扩大朋友圈,从而绽放全新魅力,收获更多年轻粉丝。

  权威点评:

  中西医结合是将中国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互相融合形成的综合医学体系,是我国医学特色发展的总方针,是指导未来医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我的挚友姜汝明教授、神经外科研究生导师,西医名家而又习得中医大成。学贯西中,中西并用,相得益彰,是国内为数不多、中西医方面都有独特造诣的好医生。尤其是在神经系统和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领域,是国内外难得的顶尖专家,也是我最为敬佩的老师之一。

  ——王新陆(国家名老中医)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烟台大众网联合佰年颐堂中医院集团,共同打造《名医明说》栏目。该栏目由佰年颐堂中医院集团邀请全国各地的名医来到烟台人身边,现场诊疗疾病,全方位多角度地普及和传播中医理论与健康知识。让你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首期嘉宾:姜汝明

  坐诊时间:7月16日

  嘉宾简介:姜汝明,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是国内知名中西医结合医生,擅长神经系统和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领域。其研制的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纯中药制剂蛇枝黄苓汤获得国家专利保护。

  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癌症病变,并擅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体经络径路、免疫系统(风湿、类风湿)及老年病的诊治。

  从医数十载,姜汝明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共发表论文5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参编著作8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