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中药方剂 >

从药名助识药,故解说远志的药用功效

植物名实图考》卷七中远志图

从药名助识药,远志即强志。故解说远志的药用功效,首当从安神强志开始。出于习惯,现代人不说“强志”说“益智”——安神益智有其能。述说远志的强志安神功效为其“重中之重”,当不为过。

远志古人称仙药。能益智自然是妙药,连神仙都求之不得。陶弘景曾经有说远志“亦入仙方用”,而晋代葛洪《抱朴子·仙药篇》就谈到用它的“实证”了:“凌阳子仲服远志二十年……开书所视不忘。”求仙为虚,治病为实,在临床中用远志安神益智的方药应用较为广泛。

唐代孙思邈被誉称药王,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中,有名方“不忘散”,系将远志与人参、茯苓、石菖蒲等制成散剂。该方有宁心安神、益智强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健忘症。这一小方在唐代甄权《古今录验方》中称“定志小丸”,原书虽佚但处方却在转载的典籍中流传下来。此方收录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不再被名以“小丸”,径称其为定志丸,四味共为末,炼蜜为丸,以朱砂为衣。南宋窦材《扁鹊心书》中又录该远志丸,治疗“心气不足,多悲,健忘,精神皆默,手颤脚搐,多睡”等症。此方还有“开心散”的别名。现今辨证用于治疗心肾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惊悸不安等症。

为求益智来配合,值得专门解说“远志+石菖蒲”的这一经典的药对配伍。远志配伍石菖蒲,因远志通于肾、交于心,而石菖蒲开窍、启闭、宁神,故二药配伍后,既能通心窍,又可交心肾,使得益肾、健脑、聪智、开窍、启闭、宁神之力增强。主治头晕失眠,头脑不清,心神不稳,心烦意乱,表情淡漠,老年痴呆,舌强语涩等病症。远志、石菖蒲常用量均为6~9克。

考据文献,则在宋朝圣济总录》中有远志汤,用远志、菖蒲各一两,可治久心痛。这应当是“远志+菖蒲”药对较早以成方出现在典籍中。这一配伍在《东医寿世保元》(朝鲜医家李济马著于1894年)中也得到沿用,即朝韩医学中运用的石菖蒲远志散。真正印证了中医学中的“心脑相通”理论,这一药对的临床运用就给出了一个确凿的证据——远志汤不仅可治心痛,而且益智作用“不凡”。

远志(细叶远志)开花

其他用到远志的简便廉验的小方,也被临床或民间广泛传播运用,治疗神经衰弱、心悸不眠、健忘等。其配伍可小有不同。如:可用远志9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或远志9克,配炒酸枣仁、煅龙骨各15克,夜交藤12克,柏子仁9克,石菖蒲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远志总提取物有益智、睡眠、抗惊厥作用。因此,远志可谓益智、改善记忆的良药。

《神农本草经》述远志主“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对此,后世医家如清代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解释主“伤中”作用为“能益中焦之气”。清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中解释“补不足,除邪气”为:“补不足者,补心肾之不足;除邪气者,除心肾之邪气。”从对心与肾的作用上,后世医家持远志有“主交通心肾”的功效。如《景岳全书》认为,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

远志(细叶远志)开花

齐鲁医派,珍视远志,更重用小草。

拜自然所赐,取自于大自然,所以作为中药材的远志必然也有资源充分利用的考量。于是,我们看到,小草作为药材也复活了。小草药材虽未进入国家《中国药典》,但进入了地方药材标准。

在2012年版《山东省中药材标准》中,就收录了小草,它功类远志。远志与小草再次回归共同入药,是出于这一宝贵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此种措施,对缓解远志药材来源的短缺,应当有一定的作用。

之所以将小草收入《山东省中药材标准》,也是因为有山东的药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中成药,其药材原料需要使用小草。

小草的运用,齐鲁医家积累有宝贵经验。国医大师张志远(1920.07-2017.11)先生在据症用药经验的总结中,介绍了其“神经衰弱用小草”的经验:

“老朽治疗神经衰弱,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常用远志幼苗,药名小草,蜜炙更佳。功力比远志根较缓,久服无不良反应,远期疗效显著。”(《张志远临证七十年日知录》)

张老还在其用药经验中总结到:“远志幼苗名小草,与川芎幼苗蘼芜相配称双芽汤,能养血、宁心、定悸。”(《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碎金录》)

 

文字摘自《发现本草之旅(壹)》。本年度将推出第二册,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