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中医调养 >

春季在情志调节上有哪些方法

  1.制怒养肝

  前已述及,怒易伤肝。春季人的肝气偏旺,发怒,尤其是大怒、暴怒,导致气血逆乱,伤肝损身。所以还须懂“制怒”之法。“制怒”的根本方法,是修身养性。也就是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这样,遇事自然不易恼怒。同时,注意用理智来控制情绪。遇到可怒之事,首先想到发怒对身心的危害,然后缓缓排解之。也可在环境布置上加以提醒,如有人在自己的墙上或案头写着“制怒”、“息怒”、“遇事不怒”等警言.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信条,借无声的文字语言来控制自己的怒气,这种办法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有时发怒无可避免,那也不必强压、憋在心中,可用某些方法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泄出去,不使怒的情绪进一步加剧。如摔一些不会损坏的东西、无拘无束地叫喊、向亲戚朋友诉说等,以尽快地恢复平衡。在发怒时,还可采用转移法。人在发怒时,大脑产生一个强烈的兴奋灶,如果转移致怒的刺激物,在大脑皮质建立另一个兴奋灶,就可以削弱与抵消发怒的兴奋灶,这是通过积极的接

  受另一种刺激的方法来达到制怒的目的。例如,当要发怒时,可强制自己去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能舒畅情志的事情。如有意识地唱歌、听音乐、欣赏名画,或去有利于放松精神的环境。使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从而怒气得以消弭。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生活中愤怒的情绪难于完全避免,但只要懂得养生之理,理智地对待,找到适合自身制怒的方法,养肝护身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2.畅情解郁

  保持愉快,顺应肝的条达、舒畅之性,春季切不可抑情,以免逆春阳之气的升发。肝气不疏则气血不畅、百脉不和、阴阳失调,故抑郁是养生之大敌。研究证明,长期情志抑郁可造成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抗病力下降。因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死亡率也高。临床也发现,相当多的癌症病人性格欠佳,在发病前大多有忧郁、失望、焦虑、压抑及愤怒等不良悄绪。这就是“抑郁烦恼百病生”的道理。

  对于抑郁的情绪,可以采用学“郁则发之”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宣解和发泄。如可以用喊叫、向朋友倾诉、写作等方式把自己内心的抑郁、烦恼宣泄出来,从而解除思想负担,放松身心。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主张情境发泄,设置和提供情境,如观看足球赛、斗牛赛、拳击、赛车等,置身于技击搏斗中,发泄其压抑情绪。这实际上是借景畅情。还有一个方法,也值得借鉴,即“心态表”对照。这是西方心理学家针对抑郁疗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列出一张表,主要条目有:视物非黑即白,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认为什么也做不成;由于曾有不顺心的经历,就认为祸不单行;只看事物消极方面;不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行;未经核实就猜测别人看不起自己,放大了自己的缺点,低估自己的力量,常常感到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似的;不能准确地评价自己等,有者在心情不舒畅或难以自制时,首先要记录下自己的消极思想,在纸上就消灭它,别让它在自己的头脑作怪;其次,把这张心态表从头至尾看一遍,“每日三省吾身”,对照自已;再次,用更多积极向上的思想来代替那些虚假的、使人抑郁的想法。此表只要每天坚持对照,抑郁情绪就会渐趋消失,已有的“抑郁”就会转变为重新建立的“自尊”。

  排解抑郁最好的方法是培养开朗的性格。有人调查80岁以上的长寿秘诀,结果发现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极富于人生乐趣的。开朗对内向、心情抑郁的人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还要培养幽默风趣感,因为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而笑能调节人的情绪,促进血液循环,使呼吸通畅,气血调和。据研究,人在发笑时,大脑皮质可以得到比睡眠还高3倍的休息。不过,开朗幽默性格的培养要有个长期的过程。要经常保持宽松的心志,凡事不钻牛角尖,多从光明处着眼,对人开诚布公,不斤斤计较,有话说在当面,小在背后用心、生闷气。儿童时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的性格培养要特别重视。

  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也是畅情解郁的重要途径。注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可以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经常使精神状态保持舒畅愉快。如弹琴、弈棋、习书、绘画、观赏花木、游山玩水等都是很好的日常怡情之法,_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具中国文化特点的“十乐”:即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等。此外,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淋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等,都是修身养性、畅情怡神的实用、易行之法,可资借鉴。

  3.乐于知足

  善于养生者常存知足常乐的思想,这有利于保持精神舒畅愉快。许多烦恼、忧虑都来自享受方面的贪欲和不知足。不知足者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多耗心竭力、明争暗夺,结果往往达不到或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以致烦恼缠身,损害,影响寿命。而知足的人随遇而安,不会奢望过高,无论处于何种地位、何种待遇都很满足,思想开朗,无所忧愁,精神总是处于良好状态。《黄帝内经》早就有言:“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思是,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穿什么都感到很满足、不挑剔,能适应各种生活习俗。民间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说法,懂得这个道理,常常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曾言“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就是讲凡事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顺其自然,不必急躁、不要妄动。因为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到一定的时候自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如果急吼吼地强烈追求某些目标,往往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引起上火、肝郁,这在春季尤其应该避免。

  总而言之,春季的情志调节是务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不可抑情,亦必须制怒。使一身之阳气活泼、顺畅,以符合春阳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