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疾病发生特点
时间:2018-06-10 10:40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春为多风之季。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主要的外来致病因素,为百病的先导,其他邪气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春季多见风寒、风湿、风寒湿、风温等合并兼挟为患。 春季的气温、湿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传播。因此,春季多急性病、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春季的多发病,属于中医“春温”的范畴,其发病率在春季最高。 风性轻扬升散,向外向上,故其首先侵犯人的体表和上部。大风卷起的风沙、尘土及污染物会刺激鼻腔和咽喉黏膜,风还会将散落地面的花粉扬起,给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风邪能开泄腠理,使皮肤松弛,汗腺开放,汗液外泄。而且由于冷热变化大,人体调节频繁。对病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而、、等疾病容易发生和流行。在“倒春寒”时,此类疾病尤多。有些呼吸道的慢性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等也都容易在春季复发。 春季多风且气候多变,人的生理功能易发生紊乱。而且春雨绵绵时,常令人感到心情烦闷抑郁或焦躁。对精神病人来说,影响尤其明显。不少精神病病人常常在春季发病,所以,有“菜花黄,痴子忙”的民谚。研究表明,每年的3~5月份,精神病人的复发率极高。这主要是由于精神病人对气温、气压、湿度、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所致。尤其是多变的大风更是诱发各种精神病的重要因素。据研究,速度超过6米/秒的大风会令人感到烦恼。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此外,由于春季空气干燥、风沙大,容易产生低频(次声波)的风。这种风引起的振动,人耳听不到,但身体却可感觉到。这种听不到的风声会对人的中枢神经产生巨大的影响。 春季是的好发季节。由干阴雨天较多,尤其是早春的南方,既寒冷又潮湿多风。风寒湿三邪俱全,侵犯人体就容易导致关节疾病。现代科学已证实了关节痛的发作和恶化,足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压和湿度两个要素的综合变化。早春时节正是气压低、湿度大的阶段。由于患病的关节功能已经遭到破坏,关节组织脂肪少,故血液循环及保温能力差,气温骤降时,引起血管的收缩,从而影响局部组织供血而造成疼痛;此外,天气变化还能影响黏蛋白、酶,增加关节滑液黏度和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这些也都是促使发生疼痛的病机。所以相当多的关节疾病的症状在春季会明显加重。 《内经》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在春季,肝病往往容易复发或加重。临床观察发现,一般慢性病人,每于春季则乏力,胁肋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或加重,肝功能不正常。并常见鼻、牙齿、皮肤、上、、眩晕等,中医认为这与肝阳上亢,藏血功能失调有关。 春季是由寒转暖的过渡季节,需要人体不断地进行调节,以保持平衡。有些慢性疾病,即通常所称的宿疾,每逢季节交换时,机体调节失常而容易发作。许多常见病如、胃溃疡等都容易在此季节复发。所以有人将春季称为“多病的季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