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中医调养 >

中医中的“心气”是什么意思

  称心的生理功能为心气。

  心的阳气偏盛,即是心火。其形成,凡由于邪热内蕴或痰火内郁者,多为实;由于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所致者,亦多属实;由于劳心过度,耗伤心阴心血,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则多属虚。但是心的虚火和实火之间,亦常可相互转化,实火可耗伤阴血而致阴虚火旺;虚火则亦可兼挟痰热或邪热。

  心的阳气偏衰,即是心脏的气虚和阳虚。其形成多由于久病耗伤,或禀赋素虚,或年老脏气衰弱所致。常见者如宗气不足,贯心脉而行气血之功能减退;肾阳虚衰,水气凌心,心阳被抑;脾虚气弱,健运失职,痰浊内生,郁阻心脉,血瘀气滞,心阳不振,痹阻心脉等,均能累及于心,而致心脏的阳气偏衰。

  《灵枢经·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南朝 陈 徐陵 《又与天台智者大师书》:“弟子二三年来,溘然老至,眼耳聋暗,心气昏塞。”《元典章·吏部六·儒吏》:“验得某人两手脉证,先因心气不足,感受风邪,入於经络,致使神情恍惚。” 梁斌 《播火记》二十:“他微微觉得心头酸痛,因为心气的低沉,脉搏有异常的跳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