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开窍于舌
时间:2018-06-10 10:41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灵枢·脉度篇》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又说:“心主脉……在窍为舌”。这些都说明心与舌的密切关 系,即舌的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可反映心的状态。在临症中也常通过观察舌体的胖瘦,舌色泽的浓淡以及舌的灵拙等来判断心的功能(主血脉和主神明)的情况。 为什么舌能反应“心”的功能活动状态呢?这与舌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的特点有密切关系。舌是辅助饮食和说话的重要器官,运动非常灵活,表面柔软湿润,舌的背 面的粘膜层形成特殊的乳头状结构,乳头的上皮下方分布着密集的毛细血管袢,特别在蕈状乳头中更为丰富。有人称舌的结缔组织为多源性结缔组织。蕈状乳头表层的上皮较薄而透明,其上皮下方的毛细血管的动态很易现露出来,Freidman(1977)报道:在肺心病时,血中只要有1.35克/分升的不饱和血红蛋 白即可呈现青紫舌,而皮肤要在不饱和血红蛋白近5克/分升时才能出现紫绀。因此舌可灵敏地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又如血循环缓慢或血流瘀滞时,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目前把舌瘀点或瘀班作为患者重要体征之一。望舌脉是近年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舌诊方法,即观察舌下静脉的充盈情况。舌下有两条舌下 静脉,清晰可辨,检查方法简单,易为受试者接受。正常人的舌下静脉以单干枝为主,呈淡紫色,无怒张扭曲及瘀血。如舌下静脉怒张于粘膜下,且长度延长,即为病态。病者可见舌下静脉曲张,是肺心病的一个诊断依据。舌乳头上皮层中含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感受酸、甜、咸、苦、辛等味。舌含有多种走向的骨骼肌,一端止上皮下结缔组织中,骨骼肌内血运非常丰富,血液源源不断地把各种能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运送到舌,供应舌肌运动所需;另一方血液又及时把舌活动的代谢产物运走。当心机能良好时,舌的血液运行通畅,舌质呈现红润,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清晰而宏亮。 舌不但运动非常灵活,而且舌的感觉特别敏锐,因为舌体组织中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非常丰富。如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支配舌前2/3粘膜的一般感觉,包括触 觉、压觉、冷热觉、痛觉等;第九对脑神经(舌咽神经),支配舌后1/3粘膜的一般感觉和味觉;第四对脑神经(面神经)发出分支支配舌前2/3的味觉;第十二对脑神经(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管理舌肌的运动。这样在中脑以下发出的10对脑神经中,支配舌的就占了四对,确实够丰富了。另外,舌组织中还有植物 神经(交感和付交感)的分布,管理血管和腺体(舌中有许多小的浆液腺和粘液腺)的功能活动。这些神经的活动都离不开血液的充分供应,而血液的循环是靠心的 推动,所以心可通过“主血脉”的功能来保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同时,舌又是一个辅助说话的器官,如果舌运动不灵活,说话就不清楚。语言是表达大脑思维、意识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舌的运动又反映“心主神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上述可见,舌的形态(舌体和舌质)和功能(运动和感觉)的变化直接反映着“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变化。因此,中医学所说“心开窍于舌”是有科学根据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