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养心之食疗
时间:2018-06-10 10:41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是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属的“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中医辨证常见为:痰浊内阻证、疲血内停证、寒凝心脉证、心气虚弱证、心肾阴虚证。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因冠心病导致心脏意外事件(死亡或心肌梗塞)发生的危险。首先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食疗的方法也可能积极控制发病。 痰浊内阻证 病因:肥甘厚味:痰浊内停:脾虚痰生。 临床表现: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烷腹痞满,痰多口黏,阴雨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纳呆便搪,泛恶欲呕,舌淡苔腻,脉滑。 食疗处方 陈皮薏苡仁粥: 陈皮5克,薏苡仁 50 克,梗米50 克。以上诸味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熬至成粥。每日l剂,分2次服食. 香菇炒多仁:香菇100 克,桃仁 6 克,甜杏仁6 克,葱、姜、盐、味精适量。将桃 仁、杏仁水浸去皮.入锅先煮10 分钟,撇去浮沫,加油、盐等.再煮10分钟,入香菇煮 15 分钟,起锅时加入葱花、味精。佐餐服食。连服7~10 天。 玉米粉粥: 玉米粉50 克,梗米100 克。将梗米洗净.玉米粉放人大碗内,加冷水调稀。梗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九成熟.将玉米粉糊倒入.边倒边搅,继续用文火煮至玉米烂成粥。每日2 次,早、晚餐食用。 淤血内停证 病因:情志失调.寒邪内侵;久病入络。 临床表现:心胸疼痛,痛如锥刺,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疲斑.苔润.或见舌卜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食疗处方 丹参饮:丹参20 克.砂广6 克.红糖20 克。将丹参与砂仁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红糖搅溶。每日l 剂,分2 次服食。 葛参山楂汤: 葛根、丹参、山楂各15 克,蜂蜜适量。将前3 味共人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将蜂蜜调入药汁中,搅匀即成。每日l剂,连服30 天。 山楂粥:山楂30 克(鲜者60 克),粳米lOO 克,砂糖适量。将山楂洗净人沙锅,煎取浓汁,去渣.而后加梗米、砂糖,文火煮粥。可作点心服用,不宜空腹食用。 寒凝心脉证 病因:素体阳气虚弱:阴寒之邪内侵;过服寒凉药品。 临床表现:心胸疼痛.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 食疗处方 二姜葱白粥:干姜30克,高良姜30 克,葱白50 克,大米100克。将干姜、高良姜装入纱布袋内,与大米、葱白同煮作粥,粥熟去药袋。每臼l 剂.分2 次服食。 羊肉饺子: 鲜羊肉500 克,葱白50 克,五香粉、生姜,盐、味精、香油适量。将各原料共剁碎,调味做成馅,做成饺子。分次酌量食用。 病因:久病不愈:年老体弱。 临床表现:心胸隐痛.反复发作,面色淡白.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汗,倦怠懒言,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 食疗处方 人参茯苓麦冬粥:人参3 克,茯苓10 克,麦冬5 克,大米100 克,红糖15 克。将 上药水煎取汁,去渣后加梗米煮至八成熟.加红糖.同煮为粥即可。每日1 剂,分2 次服食。 黄芪汁:黄芪15 克。将黄芪水煎,去渣取汁。每日1 剂,分2 次服食,常服有益。 龙眼红枣粥:龙眼肉10 克,红枣10 枚,大米60 克。将以上诸味洗净.加适量水.用文火共煮成粥。早、晚分次服用。 参芪鸡汤:人参3 克.黄芪40 克,乌骨鸡1 只。先杀鸡去内脏、洗净.切块备用。黄芪、人参装入药袋。文火同炖至肉烂,弃药袋,加适量盐即可食用。吃肉喝汤.分服.连用7 天。 心肾阴虚证 病因:体质虚弱:久病伤阴。 临床表现:心胸隐痛,憋闷不舒,心悸怔仲,潮热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如蝉,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食疗处方 麦冬粥:麦冬30 克.生地黄30 克,薏苡仁 50 克.生姜10 克,大米100 克。将生姜切片,与麦冬、生地黄、薏苡仁同煎.去渣取汁.与大米煮粥。每日1 剂.分2 次服食。 人参银耳汤:人参5 克,银耳15 克。先将银耳温水浸泡1 小时,洗净。人参切小片 后,用微火煮熬2小时.再大银耳熬l 小时即可。温热即服,连吃7 天。 香菇炒瘦肉:干香菇10 克左右,猪瘦肉少许,大蒜适量。将干香菇用热水(70 度) 泡涨后.加少许猪瘦肉和大蒜合炒至熟,即可食用。每日或隔日食用。 豆浆粥:豆浆500 毫升.粳米50 克,盐少许。将梗米洗净后与豆浆同放大沙锅内,煮至粥稠.表面有粥油时即可,加盐调匀。每日早、晚餐温热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