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需养心 饮食低脂清淡
时间:2018-06-10 10:41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立夏这天开始,我们进入一个万物繁茂的季节,天地之气上下交通,阳光雨露充足,草木开花结果。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我们要顺应天时,换上夏天衣装,并把我们的身体和心情调节成夏天的状态吧!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的第7个节气,立夏之后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一般雨水会更多。从传统理论上讲,此时利于人“心”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 不 过中医讲的心并不是现代医学心脏的概念,西医认为人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脏器,推动血液流动,将氧和物质送到全身以供生理所用。而中医则认为“心为 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也就是说心在人的各脏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与心有关。中医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人的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所以我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 心静自然凉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人们发现随着气温升高,很容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心火过旺所致,气温增高也添加了人们的紧张心理。由于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情绪波动起伏,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饮食起居稍有不妥就会生病。特别是老年人夏季发生心肌缺血、、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建议:不要抱怨气候炎热,让神志怡悦。重视精神养生,做到精神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 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 汗,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所以最好能午休一会儿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得到休息。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60分钟。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 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饮食低脂宜清淡 夏季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要少吃油腻和易上火的食物,以免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口腔溃疡、等问题。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另外入夏以后人体出汗多,需补充水分,保持机体平衡。而且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相对减弱。为此,保证胃肠功能正常,选用食物滋养补益,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 中一并煮粥,放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宜缓不宜急 随着气温升高,人体本身的热量消耗就很大,如果在运动健身时没有把握好运动量,就会使体力消耗过大,容易使人体的血糖偏低、抵抗力下降,更容易、中暑,严重的则会导致昏厥。中医说“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选择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柔力球等。 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 空气新鲜的地方。运动完喝杯热茶可使汗腺舒解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助消暑。茶叶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钾,可弥补出汗时所排出的钾离子,有助于缓解倦怠无力和食欲减退等缺钾症状。 蔬果比防晒霜护肤 番茄是最好的防晒食物,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吃一个大番茄能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同时吃一些土豆或者胡萝卜会更有效; 西瓜对人体不仅仅是水分的补充,西瓜汁中还含有多种重要的有益和美容的化学成分,对面部皮肤的滋润、营养、防晒、增白效果较好;柠檬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美白淡斑、收细毛孔、软化角质层及令肌肤有光泽,还能降低皮肤癌发病率,和它相似的水果还有橙子、猕猴桃、甜椒和草莓等。 立夏时节要养心 运动不要太剧烈 5月5日“立夏”,这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温暖的春季已经结束,炎热的夏季即将开始。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一定的改变。江苏省中医院的专家说,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当前首先要“养心”。 中医专家介绍,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因此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要做到“戒怒戒 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这个时节,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尤其要注意的是,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所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应注意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立夏之饮食篇 史锁芳介绍,立夏时节,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饮食宜清淡,多吃蔬果、粗粮。鱼、鸡、瘦肉、猪心、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百合、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都有益于夏季养生;“立夏”之后要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 鱼、咸菜等。他还推荐了几种立夏时节的食疗方法。 益气养心粥 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心30克,粳米200克。将太子参、山药、莲子心、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清心 鸭肉冬瓜汤 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 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滋阴养肝,健脾利湿 山药枣豆糕 山药50克,绿豆50克,陈皮丝5克,大枣肉50克,粘粉150克,白糖适量。先将山药、绿豆洗净放入锅内煮熟,大枣肉切丝,将粘粉加适量水和成浆,放入山药、绿豆、大枣肉拌匀,加入适量白糖,倒在盘中,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 提醒: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天热了,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容易出现。所以,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 多吃新鲜果蔬预防夏季病 5月5日11时03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它的到来标志着春季结束,夏天开始。但气象学的概念中,以连续五天平均气温超过22℃作为夏天开始,“立夏”前后,四川盆地一般还处在暮春时节。 在立夏这天,江浙一带至今保留着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部分少数民族亦有过立夏节的习俗。 专家提醒大家,立夏过后气温明显上升,随之也将带来夏季的季节病,因此市民应多吃新鲜果蔬食物,保持心情愉悦,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神。 立夏时节的忌与宜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中国的节日大都跟吃联系在一起。 明代民间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云南宣威地区则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脚以避蛇之俗。中国国土广阔,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迎夏习惯。 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立夏前一天,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 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除了吃立夏蛋,这一天,还要吃些别的时令东西。常说是吃新鲜豌豆,据说吃了眼睛会明亮。还要吃“脚骨笋”,就是乌笋,烧煮成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也就是身体健康的意思。 过去还有立夏秤人的习俗,用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小孩坐在箩筐内或长柄竹箕里,吊在秤钩上秤体重。们说立夏过秤可免疰夏。如果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轻,谓“消肉”。 立夏当天还有些禁忌。比如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满七根,方可百病消散。忌坐门槛,说这天坐门槛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也须再坐上六道合成七数,方可解魇。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了,已经见不到门槛了。还有这天白天不能上床去躺着,否则也会疰夏。 在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它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离乡旅居海外的 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听“鼎边糊“三字,就好像见到家乡的“倩影”,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另外南京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 此外还有“送夏”的风俗,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南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传说四月初八是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西域佛家弟子以黑黍饭祀之,在中国佛家也相仿效。因为乌饭可口,又有益于健康,立夏这天人们便争相煮乌 饭赠送亲友,于是流传成俗。溧水等地农民还用乌饭酿酒,溧水乌饭酒一般在生女孩时制造一坛,直保留到女孩长大出嫁之日方能开饮,所以此酒特别醇香可口。现代人大多用黑糯米替代黑黍饭,也取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之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