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调水道
时间:2018-06-10 10:41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水道,就是膀胱炁化之养水通到头顶的路。“通调”就是开通这条路。这是因为肺脏属上焦,上焦好,锥体才能通畅,养水上到头上的路才能通。不过肺脏工作是在鼻腔炁化机制和肾的升脉之炁资助下才能工作。 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是养水运行的通道。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炁,上输于脾、肝炁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人体内的养水是由胃经升脉和膀胱经脉而来,但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又依赖于肺炁的疏通和调节,以维持动态的平衡。通过肺的宣发,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代谢后以汗的形式由汗孔排泄;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送,而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蒸腾炁化,将代谢后的养水化为尿贮存于膀胱,膀胱炁化可出,进入膀胱经脉,尿液的大部分排出体外。由此可知,肺炁的宜发和肃降,不但能使水液运 行的道路通畅,而且在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如果肺失宣降,就会影响到其通调水道的功能。失于宣散,则养水不能外达皮毛或腠理闭塞,而可出现无汗,甚或皮肤水肿等症状;失于肃降,则水液不能下输膀胱,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肺疏通水道的功能,除依赖于肺的宣降运动外,又是以其清肃之性为基础的。如果肺失清肃,痰湿等阻滞,肺和呼吸道不能保持洁净、通畅,同时也会影响到其疏通水道的作用。水道不通,则养水上下、内外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受阻,也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临床表现。凡肺失宣降或肺失清肃而出现水肿时,均可治肺以利水,此亦称“提壶揭盖”法。此外,人体养水来源于脾、肝,而归于肺,通过其宣降运动来通调水道,以维持体内水液的代谢平衡。肺失宣降,肺失清肃,通调水道功能失司,不仅会出现上述水肿之证,而且养水不行,也会聚而成痰,或停留于肺,或流注于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多种痰饮之证。所以说,肺亦可生痰。通调水道主要是指肺脏有了宣发、肃降功能后,锥体才能通畅,膀胱的才能到达大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