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养,宝宝身体健康
时间:2018-06-10 10:41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早休息 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的睡眠比成人要多,那就顺应宝宝的生物钟,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轻易打破宝宝的睡眠规律。 背要暖 宝宝衣着要适宜,既要保暖又不宜穿着过多,不使其忽冷忽热,从而护卫阳气,少生疾病。 在护理宝宝时,尤其要注意其背部的保暖,因为人体背脊有许多俞穴,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以肺俞穴若受风寒侵袭,就会损伤肺经,使人毛孔闭合留邪,导致宝宝出现咳嗽、喷嚏、流鼻涕、发热、呕吐等症状。所以冬天一件棉或羽绒背心是必备之品。 足不凉 宝宝穿衣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保证宝宝的双脚暖和,因为脚部受凉宝宝就会生病。双足为阳明胃经之所在,所以寒从脚下起。一旦受寒就会出现尿频、尿床、、恶心、呕吐等症状。 宝宝脏腑脆弱,元气易虚,通过温暖足底,可以促进手脚等肢体的末端经络运行和气血循环,增进宝宝的抵抗力。 三分饥 在宝宝的饮食方面,既要供应充足的,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适度适量。如摄食过量,则不仅可能导致营养过剩,还有可能伤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的障碍。如果胃肠中积累大量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则易产生积滞不化的病理停滞,进而会变化成痰,积久而化热,痰热在体内存在便成为致病的因素。 因此父母要保证宝宝饮食的均衡,并知道宝宝每天的食量多少更适当,不要强迫宝宝进食。 忌寒凉 宝宝的脾胃消化功能较弱,消化食物的能力较成人差。如果任由宝宝的意愿,吃大量的冷饮或寒凉的食物,娇嫩的小胃就会受到伤害,出现、腹泻、呕吐、不想吃饭等现象。因此宝宝的饮食宜温热。 一些治疗感冒发烧的清热解毒的中药,不恰当地服用也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宝宝的脾胃。所以,宝宝生病时不要长时间大量地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一定要保护好脾胃的消化功能。在捏脊时,不仅捏拿了脊柱正中的督脉,而且捏拿了脊柱两旁的膀胱经,而膀胱经上分布着各个脏腑的俞穴,所以有助于改善各脏腑的功能,实现无病可以健体,有病可以治病的目的 。 (责任编辑:董玉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