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有问就答 >

坚持一个月后,张迎第一次尝试下地行走

在中国,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人群大概有五千多万人,其中截瘫、偏瘫、意外损伤导致的患者,每年大概会增加三百多万人。我们不以为意的站立、走路,对他们来说却是最大的梦想。

我叫帅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我们研发了一款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它可以让失去下肢行走能力的截瘫患者或偏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给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方式。

 

为爱助行——帅梅|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我在大学时期学习过精密仪器,精密仪器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要求知识面宽广,再加上我母亲是医生,所以我在医工结合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在清华机器人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时,我带着两个师弟,经过五年攻关,成功研发出五轴联动的数控系统,这是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五轴五联动数控机床。这为康复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技术,但真正促使我决定做这款康复机器人的,还是母亲遭遇的一次意外。

 

为爱助行——帅梅|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有一年,母亲上楼梯时腿受伤了,半月板损伤,导致几个月不能动。本来能跑能跳的一个人,一下子就不能动了,难受得很。看着行动变困难的母亲,我心情沉重。同时我也注意到,社会上有许多瘫痪的病人,他们面临的困难和痛苦比母亲更多。那时,我萌发出做机器人的想法,想把机器人应用到外骨骼康复领域,想它变成真正对社会有意义的东西。

 

为爱助行——帅梅|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2012年,我们开始做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项目。在这之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直立设备,可以说,研发的过程充满艰辛。

外骨骼机器人的下肢运动是模仿正常人的行走运动,依靠发动机助力,患者用很小的力量就可以踩动踏板,完成踩踏循环。这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剩余力量,激活患者的潜力,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同时,它的腰部有一个很好的支撑,使行走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更安全。通过大量地接触患者、取证和临床实验,精准控制产品的体积、重量,不停研究新步态、新方法,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终于研制出安全、可靠的机器人产品。

 

为爱助行——帅梅|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在我国,真正做出产品并通过国家药监部门认证的,目前我们是第一个

 

为爱助行——帅梅|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在用机器人之前,母亲脸上总是痛苦的表情,但是用过康复机器人几天之后,她脸上重新绽放出快乐。不仅是母亲,更多使用过康复机器人的病人与母亲有着相同的喜悦。

张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患者,因为脑干出血导致四肢瘫痪。在过去,脑干出血的结果一般都是昏迷不醒,变成“植物人”,当时医生判断她最好的情况就是坐轮椅了。这样一个只能等待奇迹发生的患者,我们希望训练以后,能让她拄着助行器或者单拐走起来。

我们用机器人帮助她进行精细化的步态训练,及时观察,及时调整,坚持一个月后,张迎第一次尝试下地行走。她的躯干直立情况改善很多,左下肢也能自主抬起来了,如果有人辅助,她还能进行简单地平地迈步。这种训练不仅增强了患者的身体机能,而且极大提升了她的自信心。躺了十个月无法行走,现在能够在设备的辅助下走路了,多开心!

 

为爱助行——帅梅|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觉得要看到阳光了,”张迎的父亲热泪盈眶,“我想她未来会走起来的。”

每当看到像张迎一样的患者站起来行走,我都会由衷地嘴角上扬,笑得很开心很开心。让患者的全家人看到希望,让每个人都好起来,我为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感到自豪。这种成就感,太不一样了。

 

为爱助行——帅梅|新时代的中国面孔

 

 

这几年,中国的智能化加速发展,为我们科研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智能化大潮中的一员,通过持续的研发,让这个产品适应更多的人群和病症,用科技的力量让行动困难的人群享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编者手记:

对于失去站立或行走能力的患者来说,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是一道光明。通过这种直立行走康复训练新方式,脱离病床,重获行走能力,感受脚下土地的温度。

对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外骨骼机器人是新型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所在,是中国引领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实力所在。

未来,康复机器人将会进入社区,服务更多的有需要的患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