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脑溢血”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时间:2018-06-18 19:08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人脑溢血,通俗来说就是中风,这是很严重的疾病,分分钟可能夺人性命;在人们心目中,这也是标准的老年病、富贵病。可如果我们告诉你,小宝宝也会患上这个病,是不是听起来更可怕? 当然,严格来说,小宝宝所患的不叫“脑溢血”,而是颅内出血。在脑外科和外科监护室里,这种自发性颅内出血并不算很罕见。而这么严重的疾病,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其实,小宝宝会患上这种病,往往是因为缺了一样东西——维生素K。 维生素K也是一种维生素,而且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有K1、K2、K3、K4等几种形式。这其中,维生素K1、K2是天然存在的,是脂溶性维生素,即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K1和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合成的维生素K2。而维生素K3、K4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维生素。对于小宝宝来说,最重要的是维生素K1和K2。 和其他维生素一样,维生素K 也有自己的功效,而它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预防出血性疾病。对于新生小宝宝来说,它主要是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内出血(比如颅内出血),另外它还可以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进血液正常凝固。这是因为维生素K是四种凝血蛋白(凝血酶原、转变加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和司徒因子)在肝脏内合成必不可少的物质,少了它,肝脏无法有效合成那些凝血蛋白,当然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的凝血机制。 前面也说了,维生素K1、K2是天然存在的,而K3、K4是人工合成的。所以人类维生素K的来源也有二个方面:一方面从肠道细菌合成,主要是维生素K2,占50~60%,维生素K在回肠内吸收,细菌必须在回肠内合成,才能为人体所利用;另一方面从食物中来,主要是K1,占40~50%,绿叶蔬菜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类,水果及谷类含量低。牛肝、鱼肝油、蛋黄、乳酪、优酪乳、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蓝菜、莴苣、花椰菜、香菜、大豆油、螺旋藻中均含有维生素K1。 一般来说,健康人对维生素K 的需求量并不低,而通过日常膳食,还是很容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K的,所以你很少听说身边有哪个健康成人因为这种原因而导致内出血。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成年人,大多是因为某些原因,必须摄入含维生素K低的膳食,同时还服用抗生素(影响肠道菌群)的特殊人群,所以维生素K不足多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和其他胃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短肠综合征、胆道梗阻的患者之中。 但是,小宝宝的情况和成人又不一样。胎盘转运维生素K量少,所以新生儿初生时,体内的维生素K储存量就低;同时,宝宝刚出生时,肠道内的菌群可没有建立起来,这就阻碍了维生素K的吸收、合成和利用;另外,母乳千好万好,偏偏有一个不足,那就是维生素K 含量低,小宝宝吸乳量又少,加上未成熟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也低……这诸般因素叠加起来,结果就是导致新生儿、小婴儿普遍存在低凝血酶原症。而如果闹得不好,最严重时就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这样的问题了。 不过爸爸妈妈们也不用怕,这样的情况虽然听起来严重,但并不难预防。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低,6个月以内的宝宝生长发育速度快,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明显增加,但是其肠道合成维生素K的菌丛不足,合成的维生素K2满足不了需要。所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最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如自发性颅内出血。 所以,妈妈从孕期开始,就应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肉类、蛋类、奶类等,使得胎儿及婴儿从母体及母乳中获得较多的维生素K。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建议,对于母乳喂养儿,从出生到3月龄,可每日注射或口服一定剂量的维生素K。对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从奶粉中获得一定量维生素K。 因此,宝宝出生时,无论何种喂养方式,都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 关于新生儿 出血性疾病 最早的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可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可危及宝宝的生命;典型的新生儿出血症发生在出生后2天-5天,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迟发型新生儿出血症发生在全部或以母乳喂养为主并且出生时没有补充维生素K的婴儿,多发生致命性的颅内出血。 在脑外科见到的患儿就是迟发型出血,患儿母乳喂养,出生时未补充维生素K,患儿1个月后发生了颅内出血。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