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疾病专题 >

口腔医疗迎来黄金时代

口腔医疗供不应求,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从需求上看,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高,患者基数庞大,2017年口腔疾病患者高达6.94亿人。但治疗率偏低,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成人、65-74岁四个年龄段龋齿填充治疗率仅分别为4.1%、16.5%、26.6%、12.8%。随着老龄化加剧,口腔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带来大量医疗需求。从供给上看,口腔医生是口腔医疗领域最核心资源,当前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口腔医生仅137名,远低于发达国家500-1000名的水平,供给相对不足。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为口腔行业提供爆发基础。

口腔行业近千亿规模,即将迎来黄金时代。根据我们测算,2017年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931亿元。从2012-2017年CAGR来看,口腔医疗为16.22%,而整体医药制造业仅为9.36%,口腔医疗是医药行业受政策冲击下的完美避风港。1975-1994是台湾口腔医疗发展最快的20年,在此期间,台湾省人均GDP由985美元提升至12160美元。每百万人口拥有牙科医生数由75人提升至330人。参考台湾地区和欧美,我们认为我国口腔医疗即将进入爆发期。

消费升级下,种植和正畸是口腔行业两座金矿。口腔医疗细分领域多,而种植和正畸是典型的高价值项目,不在医保报销范围,潜在市场规模均可达2000亿左右。患者的消费能力和种植医生数量是制约种植和正畸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从美国经验来看,种植领域起步滞后于整体口腔医疗,美国种植快速发展起始于1980年左右,彼时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9000美元。2017年我国主要一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9000美元水平,而随着牙科医生向沿海一二线城市集中,这些城市具有较高的口腔医生密度,可支撑种植和正畸发展。我们预计种植和正畸两大高价值项目将率先在一二线城市发展起步,然后向三四线城市扩展。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口腔医疗全产业链投资机会,重点是中游设备和耗材,尤其是种植、正畸和修复所需的高值耗材和设备,重点推荐正海生物、建议关注美亚光电;从下游来看,口腔医疗服务集中度不断提升,处在区域到全国过渡的关键期,重点推荐通策医疗。

风险提示

1、医疗事故风险:因为部分口腔医疗机构不规范的临床操作导致一些严重的行业安全事故,将会对口腔诊疗项目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2、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相关产品研发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3、医疗机构扩张速度慢:新的医疗机构扩张受到资金、人员、政策等多个因素影响,存在不达预期风险。

一、 口腔医疗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

1.1 口腔疾病高患病率、低诊疗率特点突出

我国口腔疾病患病率高。根据2017年9月卫计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率成上升趋势,其中5岁和12岁儿童龋患率分别为71.9%和38.5%,相较10年前分别上升5.9和9.6个百分点;中年人牙周健康不容乐观,35-44岁居民中口腔牙石检出率为96.7%,与十年前相比差别不大,牙龈出血检出率87.4%,较10年前上升10.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腔状况向好,65-74岁老人留存牙数为22.5颗,较十年前增加1.5颗,缺牙人群修复的比例也由48.8%提升至63.2%,但平均缺牙颗数仍高达7.5颗(按成人满口30颗算,不包括第三磨牙),提升空间大。

我国口腔疾病患者基数庞大。根据卫计委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科门、急诊人次数达到1.44亿人次,同比增长9.18%,近十年CAGR为8.62%,稳步提升,而且该诊疗人次数据还不包括大量的口腔诊所等机构。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患者6.94亿人,基数庞大。

口腔疾病诊疗率低,发展潜力巨大。“牙疼不是病”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口腔问题长期不受重视,面对口腔问题一贯的做法是“忍一忍就过去了”,口腔健康观念的落后导致我国口腔患者诊疗率低。根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成人、65-74岁四个年龄段龋齿填充治疗率仅分别为4.1%、16.5%、26.6%、12.8%,四个年龄段治疗率均远远小于龋患率。

牙科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老龄化影响显著。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口腔疾病,从龋患率就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关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7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7.9%,远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据多部门预测,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5%,将带来大量口腔医疗需求。

1.2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提供方主要有4个,分别是口腔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连锁口腔诊所、个体口腔诊所。其中以口腔专科医院水平最高,通常位于一线城市或省会级城市,设备精良,拥有大量知名专家,服务内容最全,服务范围可辐射全国,代表如华西口腔医院、北大口腔医院等,2017年我国口腔专科医院共有689家;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均设有口腔科,通常设备较为齐全,医师水平较高,服务内容主要为常见口腔疾病,服务人群为附近3-5公里居民。但也有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口腔科水平突出,可开展高难度口腔疾病诊疗,服务范围可至全国,如上海九院、北京协和等。目前我国拥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8700家左右;此外,我国还存在大量口腔诊所,以基本的“拔、镶、补”等低水平诊疗行为为主。其中连锁口腔诊所设备相对精良,可开展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项目,辐射范围也不局限于社区居民。

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数量增速高于公立。2017年底我国689家口腔专科医院中,公立口腔医院有164家,2005年以来数量基本稳定;2017年民营口腔医院为525家,同比增长22.95%,2014年后增速始终在20%以上,保持蓬勃发展。民营口腔医院数量快速增长,一是由于我国口腔医疗需求持续提升,公立医院难以满足;二是近几年国家政策出台频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口腔等领域,同时允许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等等;三是口腔医院通过开展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诊疗项目,整体利润率高,在所有专科医院中仅次于眼科医院,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口腔诊所数量多,连锁率低。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口腔诊所数量在6万家-10万家之间,我们取中位数,即目前我国共有口腔诊所8万家左右,在这8万家口腔诊所中存在着大量缺乏资质,诊疗水平低下的个体诊所。现在连锁口腔诊所在2000-3000家,所以我国口腔诊所连锁率仅2.5%-3.75%,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口腔医师资源稀缺,人均牙医数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口腔医生是口腔医疗服务的实际提供者,其数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口腔医疗资源水平。目前从世界主要国家来看,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大致在500-1000之间。根据2018年巴西联邦牙科委员会(CFO)数据,巴西牙医数量已达到31万人,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达到1495人,为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我国人种和文化相近的日本和韩国分别达到840人和590人。而我国仅137人,与上述国家差距显著,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二、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近千亿,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2.1 我国口腔医疗达千亿规模,增长确定性强

2017年我国共有口腔专科医院689家,实现诊疗0.36亿人次,根据口腔医院收入176.02亿计算,则口腔医院客单价约491元/人次。根据卫健委数据,2017年医院端口腔科诊疗人次为1.05亿,则综合医院口腔科约0.69亿人次。我们假设:1)综合医院口腔科整体实力略逊于口腔专科医院,客单价按口腔医院的80%计算,即393元/人次;2)个体口腔诊所以基本的“拔、镶、补”等治疗需求为主,客单价按综合医院口腔科80%计算,即314元/人;3)个体口腔诊所每天接诊5人次,则年接诊人次共有1.41亿;4)连锁口腔诊所具有品牌优势,可以开展高附加值诊疗项目,每天接诊10人次,客单价介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和口腔专科医院之间,按平均数442元/人次计算。

经我们测算,2017年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931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我国口腔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880亿元,同比增长12.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17年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为924亿元。与我们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口腔医疗基本不受医药制造业增速下滑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从2012年开始明显下滑,近几年始终低于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增速。2012-2017年医药制造业CAGR为9.36%,而同期口腔医疗CAGR为16.22%,保持快速增长,不受医药制造业增速下滑影响。在整体医药行业受带量采购等政策冲击的背景下,口腔医疗保持快速增长,发展确定性强。

我国潜在口腔医疗市场在2000亿以上。2017年美国口腔医疗消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70%,但美国卫生总费用的持续增长导致口腔医疗消费占比呈下降趋势。美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增速2009年开始低于5%,我们认为进入成熟期,当年口腔消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4.13%,按此比例计算,目前国卫生总费用对应的内口腔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172亿元。而考虑到我国卫生费用的持续增长,我国口腔医疗市场应远不止如此。

2.2 参考中国台湾和欧美经验,我国口腔医疗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台湾地区的口腔医疗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台湾正规牙科医生基本都是在日本和韩国学医归来,人数很少。1953年台湾大学牙医学科成立,1955年开始招生,开启台湾本省培养牙科医疗人才的历程。随后,高雄医学院、台北医学院、中山医学院、阳明医学院、中国医药学院等相继投入,扩大牙科医生培养规模。1954年起,台湾地区每百万人口拥有牙科医生数量先降后升,基本变化不大,1978年每百万人口拥有牙医数约92名,1979年开始突破100。

1975-1994是台湾地区口腔医疗发展最快的20年。我们以口腔医师总数代表口腔医疗发展程度,1975-1994这20年是台湾地区口腔医生数量增速最快的区间,CAGR达到10%。在此期间,台湾地区人均GDP由985美元提升至12160美元。每百万人口拥有牙科医生数由75人提升至330人。我们认为这段时间台湾牙科医疗发展迅猛,一是由于这段时间台湾人均GDP快速提升,年复合增速达到13%,口腔医疗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台湾地区受日韩等国家影响,以及本地区对于牙科教育的重视,民众口腔健康观念和牙科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三是1975年台湾实施《新医师法》,赋予了牙科医生法律地位,牙科医生社会地位随之提升。

参考台湾,我国口腔医疗即将进入爆发期。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显著提升、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以及国家政策支持,我国口腔医疗即将进入爆发期。

1)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足以支撑口腔医疗发展。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8826美元,相当于台湾1990年左右水平,已经远高于台湾口腔医疗快速起步时的1000美元左右的水平。

从欧美经验来看,我国口腔医疗也到了快速发展的关口。美国牙科医疗消费市场规模在1967-1981年间增速最快,CAGR达11.44%,在此期间人均GDP由4327美元提升到13943美元。而欧洲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口腔医疗爆发节点有所差异,我们以西班牙为例,其口腔医疗在1980年之后,尤其是1984-1992年之间快速增长,这段时间也是其人均GDP快速提升的阶段,由4478美元提升至16086美元,CAGR达17.32%。因此,无论从台湾,还是欧美国家发展经验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足以支撑我国口腔医疗的快速起步。

2)居民口腔健康观念不断提升。在口腔医疗潜在需求旺盛,支付能力有保证的前提下,我国口腔行业发展的掣肘因素之一就是居民口腔健康观念。随着80、90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消费主力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提高。根据最近两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无论是12岁儿童窝沟封闭率还是各年龄段的龋补比例都有显著提升。

同时口腔从业者不断进行市场教育,我国居民口腔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相关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得到显著提升。如12岁儿童对“刷牙出血是否正常”、“细菌可引起牙龈发炎”、“刷牙对预防牙龈出血的作用”、“细菌可引起龋齿”等知晓率有明显提高。

3)口腔医生数量增长提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2017年我国共拥有口腔科医生18.98万人,同比增长12.25%。每百万人口拥有口腔医生137人,相当于台湾地区1982年的水平,彼时台湾口腔医疗行业刚刚起步。同时,从2013年开始我国口腔医生数量增速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为口腔行业腾飞奠定基础。

4)近几年国家支持政策不断出台。2016年以来我国不断出台口腔行业相关支持政策,其中《“十三五”卫生健康规划》提出的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口腔保健,以及《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提出的在职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和自主创业显著利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

三、口腔产业链:上游关注高值耗材,下游重视连锁化

口腔医疗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为耗材及器械制造商,口腔行业耗材产品种类多,主要分为低值耗材、高值耗材及设备。前者多数市场空间较小,且竞争格局差,后者目前仍以欧美品牌占主导,国产替代率较低;中游目前在国内口腔医疗产业链的占比较低,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近年来国内开始逐渐出现新型的DSO模式;下游就是各类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如前文所述,主要包括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私人诊所和连锁诊所四大主要类别。当前我国口腔医疗机构处于区域连锁向全国连锁过渡的阶段,整体连锁率较低。

3.1 上游:以种植和正畸领域高值耗材和设备为主

口腔医疗的上游为耗材和设备生产商,其中低值耗材由于单品空间有限,厂家众多,基本以价格竞争为主,投资价值有限。我们认为在上游重点关注种植和正畸领域的高值耗材和相关设备,这些领域目前均由进口品牌主导,进口替代空间大,且单品市场价值高。

种植领域主要可以分为种植系统和修复材料,其中种植系统厂家主要有欧美的Straumann、Nobel、Dentsply Sirona以及韩国品牌Osstem等,国内品牌主要发力中低端市场,仅有华西医学中心CDIC和北京莱顿的BLB系统等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但市占率较低;修复材料主要包括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口腔修复膜竞争格局较好,主要是瑞士品牌盖氏,市占率达70%,国内则是正海生物,占比10%,是种植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的国产品牌。骨修复材料种类较多,包括传统合金材料、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水凝胶等,具备活性的可再生骨修复材料将成为发展趋势。骨修复材料品牌相对较多,进口代表品牌是瑞士盖氏,国内主要有正海生物、北京意华健等。

正畸领域主要分为传统托槽正畸和近几年快速增长的隐形正畸。传统正畸方面同样由进口品牌主导,包括3M、美奥、Ormco、Henry Schein等。而隐形正畸目前由艾利科技旗下隐适美品牌执牛耳,市占率较高,国内品牌中仅时代天使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关设备领域主要有口腔CBCT(Cone Beam CT,锥形束CT),与传统CT相比具有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和放射性低等优势。伴随种植和正畸的快速增长,CBCT的使用越来越多。2012年以前我国口腔CT行业主要由高品质、高性能、高价格的国外品牌占领,包括Kavo、日本Morita、Dentsply Sirona、科锐等,主要面向病人量大、临床要求高的公立医院。但近年来以美亚光电为首的国产品牌逐渐掌握CBCT的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成本下降带动价格下降,国内品牌零售价约30万元,市场竞争度日趋提高,国外CBCT价格则不再居高不下,从100万元以上下降到50-150万元。 2018年美亚光电占国内市场份额 30%左右,2013年到2017年销售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1%,主要面向民营专科医院和口腔诊所,渠道下沉释放基层医疗设备需求。

3.2 中游:关注新型DSO模式的崛起

在我国,医疗产业链中游以传统的各级经销商为主。但是从美国发展来看,近年来牙科支持组织(DSO)开始兴起和发展,成为产业链中游不可忽视的力量。DSO的真正概念并不明确,规模也大小不一,其为成员提供的支持并不统一,而是多样化的。牙科支持组织(DSO)与牙科诊所签订合同,提供关键业务管理和支持,包括非临床操作,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经销商只负责设备耗材的推销和运输。DSO的创建使牙医能够在专业办公室管理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践作用。DSO为牙科诊所提供的帮助主要有:帮助诊所遵守政府规定,为诊所提供先进技术,管理保险事宜,为牙医建立专业化社区等等。

根据ADA提供的数据,2017年美国大约有7.4%的牙医加入了DSO组织。其中,女性占到10.2%,男性占到6.1%。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业的DSO企业,但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口腔医疗快速发展,以及诊所专业化程度提升,未来DSO企业有其生存土壤,建议关注。

3.3 下游:各家跑马圈地,品牌连锁率提升

口腔产业链下游主要有4类服务机构,其中口腔医院和诊所的连锁化是近年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口腔连锁处在区域向全国过渡的时间,各家连锁企业均在跑马圈地,持续扩张。而口腔连锁也受到资本热捧。根据鲸准洞见数据,拜博集团、马泷齿科、欢乐口腔等均在2018年下半年获得大额融资,行业也呈现竞争加剧的格局。

四、消费升级下,种植和正畸是口腔行业两座金矿

4.1 口腔医疗细分领域多,医保只报销基本治疗费用

口腔诊疗是医疗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口腔疾病诊断、治疗和口腔保健等服务。从科室上看,口腔医疗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口腔预防保健科等。

医保只报销基本材料费和治疗费。一般在口腔科诊疗当中,医保只报销补牙(包括基本材料、治疗费)、拔牙以及治疗牙周炎、牙龈炎等牙病发生的费用;涉及牙齿整形美容的基本不报销,包括镶牙、烤瓷牙、洗牙、牙齿矫正、种植牙等。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为通常涉及高昂的材料费用;另外,牙科住院费中除义齿费用外,都可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种植和正畸是典型的高价值项目。相对于普通的拔牙、补牙几十元到几百元的收费标准,种植和正畸项目是典型高价值项目。根据我们从上海九院了解到的情况,单颗种植牙收费在1.8万-2.2万元左右,而正畸由于材料原因价格区间较大,在2.2万-5万元之间。种植和正畸均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因此对患者的消费能力要求较高。种植和正畸价格区间相近,且均具有较强的消费属性,我们认为两者发展路径相似。

4.2 种植和正畸受益于消费升级,在一二线城市率先崛起

患者的消费能力和医生数量是制约种植和正畸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以种植为例,我国种植牙渗透率较低,每万人种植牙数量仅10个,而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大概在100左右。分析发现,种植牙渗透率主要跟消费能力和种植医生数量两个因素有关,前者代表支付能力,后者代表服务供给能力。韩国每万人种植牙数量高达622个,主要是由于2014年开始牙科保险覆盖更多的高端人群。此外,在韩国70%以上的牙医都能开展种植手术,而我国这一比例偏低。巴西虽然人均GDP与我国在同一水平,但由于其庞大的牙科医生数,导致种植医生数量全球最多。

我国种植市场仅占全球1%。由于我国当前种植牙渗透率较低,种植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1%左右。而欧洲和美洲凭借较高的渗透率,占比分别高达47%和28%。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口腔医疗市场,2017年其种植牙数量约270万颗左右。从美国经验来看,种植领域起步滞后于整体口腔医疗,美国种植快速发展起始于1980年左右,彼时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9000美元,相对整个口腔医疗起步时提升了5000美元。

我国主要一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9000美元。2017年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6万和6.24万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分别为9300美元和9200美元。此外,苏州、杭州、宁波、广州、南京、深圳等城市均接近9000美元。

我国一二线城市高口腔医生密度可支撑种植和正畸发展。我国口腔医生分布不均,北京以每百万人拥有405名口腔医生高居首位,已超过俄罗斯,接近一般发达国家水平500名的水平。浙江、上海、宁夏、吉林也在200名以上,广东、山东、江苏等省的口腔医生总数均在万名以上。由于高水平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多位于省会或重点城市,口腔医生尤其是高水平口腔医生倾向于向大城市集中,杭州、宁波、广州、深圳、青岛、苏州、南京等城市均具有较高的口腔医生密度,保守估计都在200人/百万人口以上。我国重点一二线城市已具备较强的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可支撑种植和正畸领域发展。

当前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可以支持种植和正畸的发展,同时这些城市拥有大量优秀口腔医生,服务能力强。我们预计种植和正畸两大高价值项目将率先在一二线城市发展起步,然后向三四线城市扩展。

4.3 种植和正畸在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大

随着居民收入提升,口腔消费观念改善,过去几年种植和正畸量保持了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种植牙数量达到196万颗,同比增长近40%,若单颗按10000元计算,则2017年我国种植牙市场规模约200亿元;而根据HenrySchein的数据,2015年我国正畸病例有163万例,同比增长12.4%,若按此增速计算,则2017年我国正畸病例大约206万例,每例按12000元计算,则我国正畸市场规模在250亿左右。

我国种植牙潜在市场空间在2000亿左右:

1)假设目前16-59岁中青年人群平均缺牙0.4颗。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35-44岁中年人留牙29.6颗,按满口30颗算缺牙0.4颗;

2)假设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缺牙7.5颗。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65-74岁老年人平均缺牙7.5颗;

3)假设我国种植牙渗透率达到1%。2018年美国超过1.2亿人至少缺失1颗牙,接受种植修复的仅150万人,对应270万颗种植牙,渗透率在1.25%左右;

4)中青年由于更注重品牌,单颗种植牙价格按12000元计算。老年人对品牌不关注,价格相对敏感,且缺牙多的情况下单颗牙单价下降,平均价格按8000元/颗。

我国正畸市场潜在市场空间在2000亿元以上:1)200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调查得知我国错颌畸形整体患病率为67.82%,较上世纪60年代提升30%-40%,呈上升趋势。我们假设当前我国错颌畸形患病率在70%左右;2)正畸通常有两个年龄段,一是5-19岁的青少年,二是20-34岁的成年人,35岁以后正畸病例较少。目前我国正畸病例200万例左右,参照我国5-19岁和20-34岁两个年龄段3.78亿的潜在患者人数,渗透率仅约0.5%;3)正畸客单价按12000元计算。参考国外情况,我们保守估计5-19岁渗透率在5%-10%之间,20-34岁渗透率在1.1%-2%之间,则我国正畸市场潜在市场空间在1224亿-2395亿元之间,仍有5-10倍的成长空间。

本章小结:种植和正畸作为口腔医疗两大高价值诊疗服务,将显著受益于消费升级,率先在一二线城市迎来爆发式增长,然后向三四线城市扩展。目前种植和正畸市场规模分别为200亿和250亿,长期来看,潜在空间均达到2000亿级别。

五、投资建议

本篇报告我们主要分析了口腔行业的供求关系,通过对比判断我国口腔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同时认为种植和正畸受益于消费升级,是口腔行业最值得关注的两个细分蓝海市场。我们建议关注口腔医疗全产业链投资机会,重点是上游设备和耗材,尤其是种植、正畸和修复所需的高值耗材和设备,重点推荐正海生物、建议关注美亚光电;从下游来看,口腔医疗服务集中度不断提升,处在区域到全国过渡的关键期,重点推荐通策医疗。我们将在后续报告中对相关投资机会进行深入剖析。

5.1 正海生物:国内生物再生材料龙头,受益种植高速增长

正海生物是国内生物再生材料领域龙头,主要有三大产品,分别为生物膜、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重点应用于神经外科、口腔科和骨科。其中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应用场景之一就是种植牙,我国大概有一半的种植牙患者存在骨量不足的情况,需要添加骨修复材料,而口腔修复膜则是用于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的修复,两者可配合使用。2017年公司生物膜、口腔修复膜和骨修复材料分别实现销售额8631万元、8671万元和83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3.71%、17.96%和21.95%,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三大产品占收入比例高达99%。

生物膜主要用于硬脑(脊)膜缺损的修复。该品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国内厂家主要有天新福、冠昊生物,进口产品主要有强生和贝朗。目前天新福、冠昊生物和正海生物市占率居前三位,国外品牌相对靠后。国内硬脑膜市场在50-60亿,相对成熟,行业增速不到10%,前三家企业市场规模在10-15亿。2017年正海生物硬脑膜销售8631万元,同比增长24%,而同期冠昊生物销售1.4亿元,同比下滑23.38%,我们预计正海生物市占率将逐步实现超越。未来脑膜竞争格局的改变主要依靠新材料的出现,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生物膜,其上市后将加快对现有产品的替代。

口腔生物膜方面国内竞争格局良好,进口产品瑞士盖氏占据70%的市场份额,正海生物约占10%,凭借价格优势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其他如韩国的品牌则在品种和价格上参差不齐。骨修复材料方面,市场主要由瑞士Geistlich Pharma AG的产品占据,公司产品2015年获批上市,处于市场开拓阶段,销售规模较小,但伴随着种植牙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

后续研发方面,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首次注册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活性生物骨属于药械组合产品,注册壁垒较高,公司先发优势明显,我们预计活性生物骨有在2020年落地。国外拥有活性生物骨产品的企业以美敦力和史赛克为代表,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且尚未在国内上市。除活性生物骨外,公司还启动了引导组织再生膜、新一代生物膜等新产品的梯队研发,其中引导组织再生膜在进行临床试验,预计2020年获得注册证,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新一代生物膜在注册检验,预计2021年获得注册证;另外子宫内膜修复材料是潜在大品种,考虑到人工流产和剖腹产人群庞大,市场规模比现有品种高出一个数量级,预计在3-4年内拿到注册证书。其他品种如尿道修复补片、鼻腔止血材料等有望在2021年获批。

公司业绩表现靓丽,2018H1实现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5.10%,基本维持稳中有升;实现净利润3998万元,同比增长91.38%,提升显著。公司近两年净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经销占比逐步提升,销售费用率下降明显。我们看好生物再生材料在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和进口替代趋势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公司将伴随口腔行业驶入快车道。

5.2 通策医疗:口腔医疗扩展加速,向综合医疗服务集团迈近

公司以口腔医疗连锁经营为主业,2003年成立,2006年收购杭州口腔医院,2007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口腔医疗上市公司。公司采取“区域总院+分院”模式进行集团化复制,目前公司浙江省内依托平海路、城西、宁波三家中心医院,扩展口腔分院合计已达19家,加上省外共30家左右。通过引入波恩技术和品牌,打造辅助生殖国内标杆,深入布局妇幼医疗领域。此外,公司通过受让通策眼科20%股权,开拓眼科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公司正在向综合性医疗服务集团迈近。

公司业绩表现靓丽,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63亿元,同比增长33.71%;实现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51.33%。

口腔医院省内外扩张提速。2018年公司发起“蒲公英计划”,计划3-5年在浙江省新建100家分院,首批10家签约医院已正式亮相。同时依托国科大存济医学院,公司参与发起的通策口腔医疗基金定向投资北京、武汉、重庆、成都、广州、西安六家大型口腔医院,打造存济口腔品牌,其中武汉存济已正式开业,重庆存济进行评审验收阶段。

口腔医疗消费升级,量价齐升。2018H1公司门诊量达到87.90万人次,同比增长17.22%。从客单价上,浙江区域提升速度快,2018H1浙江地区口腔医疗客单价达793元,同比增长13.45%,公司客单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客单价提升主要由于正畸和种植业务快速增长。2018H1公司正畸和种植业务收入分别为1.22亿元和1.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52%和29.05%,正畸增速远高于整体水平,种植增速相比2017年提升明显,基本与整体持平。看好公司持续受益口腔消费升级。

六、风险提示

6.1 医疗安全事故风险

当前口腔医疗,尤其是种植和正畸处于渗透率提升的关键时期,若因为部分口腔医疗机构不规范的临床操作导致一些严重的行业安全事故,将会对口腔诊疗项目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6.2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口腔医疗产业中游以相关耗材和设备为主,随着消费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耗材和设备也在不断迭代,如正海生物就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若相关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将对公司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6.3 医疗机构扩展不及预期

口腔行业下游处在持续扩张和兼并整合阶段,如通策医疗口腔医院扩展加速。若新的医疗机构扩张受到资金、人员、政策等多个因素影响,存在不达预期风险。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