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老人 > 心理调节 >

治疗孩子抽动症的有效方法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如果一个正常的孩子经常不自主、无目的性、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摇头、扭脖子等;或伴有无故的清嗓子,甚至骂人,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这些均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北京中研医院管理中心东城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于作洋潜心钻研中医30余年,在临床中接触了不少抽动症患儿,并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有效方法,不少患儿经他治疗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于作洋

北京中研医院管理中心东城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和教学30余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京城小儿王”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教授,系刘老的关门弟子。曾任职于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现任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遗尿症、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儿科疑难杂症。出诊时间:周六、日下午。

抽动症与先天禀赋、小儿情致、饮食等情况有关

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有增多的趋势。此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烦恼及担忧,如何解除患儿因病带来的压力和危害,也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治疗小儿抽动症,首先要明白它因何而起。

于作洋主任表示,中医认为抽动症发病的病因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是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父母是小儿禀赋强弱的决定因素,也就是遗传。此外,母亲怀孕期间的体质、精神、营养、起居、疾病、用药情况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对后天的发病造成一定影响。第二是情志因素。于作洋主任表示,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或者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等,都容易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诱发精神行为方面的疾病。第三是饮食不节。挑食、过食肥甘厚味或寒凉、辛辣食物,会损伤脾胃。由此会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证,造成孩子食火和痰火盛,痰火扰神。另一种是虚证,即脾胃虚弱,造成脾虚痰聚或脾虚肝亢,从而导致抽动症。第三个因素中医称为“外感六淫”,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腑脏娇嫩,形气未充,寒温不知自调。“肺常不足”,很容易为外邪所伤。“风为百病之长”,可夹热、夹寒而侵袭人体,外风引动体内痰热或肝风而发病。

认识小儿抽动症临床症状 保持乐观心态

由于很多家长对多发性抽动症并不太了解,当孩子发生抽动症时无法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于作洋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当发现孩子有“挤眉弄眼”等症状时,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抽动症前兆。

于作洋主任表示,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往往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通常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动作或摇头等,尔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可从简单运动发展为复杂运动性抽动。所有的患儿最终都会出现发声性抽动。近年来,还注意到在许多患儿在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痒感、热感、冷感或其他不适感等。秽语即说脏话、痞话的发生率不足三分之一,并非此病的必备诊断条件。

多发性抽动症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牵涉到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既往认为属于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自然完全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良好。抽动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自然缓解,大多数患儿在长大成人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少数病人症状迁延,可因抽动症状或伴发的行为异常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的患儿在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经过治疗可以缓解,1/4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剩下1/4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因此,于作洋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对本病的预后不宜过于悲观,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共存病症影响重大 应引起重视

多发性抽动症除了症状复杂外,尚有许多共存病症。于作洋主任表示,最常见的共存病症为:

(1)以注意力涣散及(或)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小儿多动症。

(2)强迫症,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地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可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自杀念头,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3)品行障碍及对立违抗性障碍,二者都有反社会倾向,不可忽视,不少家长常误认为这些表现不是病态,以为只是脾气倔强而加以打骂压制,结果病情反而加重。

(4)学习障碍,是认知功能受损,主要是阅读障碍和数学困难,可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5)情绪障碍,主要是抑郁症及心境恶劣,成人型的交替性抑郁躁狂症也可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

(6)焦虑障碍,主要是害怕与不安,如怕与亲人分离、怕亲人出事、怕上学、长期过度地怕陌生人、怕社会交往,乃至每天都为将来前途担忧、惶惶不安等。

(7)孤独症及相关疾病,包括语言障碍及与孤独症相同的Asperger综合征。

(8)攻击性行为,如表现无端挑衅、辱骂殴打、破坏砸毁行为。所以,由于病情复杂痛苦,无法自控,病程又反复迁延,患儿的生活质量较差,主要是由各种共存病所致,而非多发性抽动症本身。

于作洋主任表示,业内有学者强调共存病发病越早,则病情变为复杂而又难治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必须以治疗共存病为主才能好转,所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共存病就显得非常重要。

治疗抽动症应注意饮食起居及心理调节

对于多发性抽动症的孩子,生活起居是非常重要的。于作洋主任表示,首先要注意冬春季节宜避寒保暖,避免感冒,不宜运动过度,运动过度后抵抗力下降,往往易汗出受凉更易感冒。而大量的临床观察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常常诱发或使抽动症加重;家长要监督孩子不宜长时间看动画片、玩游戏机等,这也是抽动诱发或加重的因素之一;在饮食方面,尽量不宜喝含咖啡类的饮料,以避免过于兴奋,尽量不食海鲜发物如鱼、虾、羊肉、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科学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配合治疗,对提高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儿童的情绪问题与其他伴随症状,消除诱发因素,恢复儿童的自信心,防止发生其他心理问题,间接的缓解症状,起到药物治疗不能代替作用。患儿因为表现出控制不住的症状而受到同伴的嘲笑、讥讽,产生自卑心理。也受父母过于担心着急情绪的影响,把自己的病看得过于严重,形成心理阴影。对于这些问题,于作洋主任表示首先家长不要过分的担心,对孩子的抽动症不要批评指责,也不要总是提醒孩子控制,可通过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症状,可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正确面对同伴的讥讽和嘲笑,正确处理好学习问题,改善学习行为,提高自信心。同时,老师也应对此类患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并提醒同学们不要因为患儿的怪异动作而哄笑、讥讽、看不起。主动与患儿多接触,帮助其由于疾病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不便。在学习有所进步时,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学校和家长处理对策不当、受歧视、斥责、打骂或被停学处理,可使患儿与学校家长的矛盾激化,造成情绪抵触、违抗等情况,常常使病情加重,预后也比较差。因此,家庭和社会的温馨对患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和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

■小贴士

家长应注意自身行为

1.按医生的方案治疗,孩子的症状减轻后,仍需坚持治疗。有的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一看孩子见好就停药。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病情容易反复,停药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直至停药。

2.家长要理解、接纳孩子。有的家长一见孩子发作,就会责骂,其实孩子也不愿意这样。家长要理解孩子,态度要友善、平和,不可打骂责怪,以免患儿精神高度紧张,不自主动作频繁出现,孩子慢慢变得自卑胆小,不利于病症的治疗。

3.家长应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长应多带孩子户外活动、旅游,消除孩子紧张感及恐惧感,使患儿在平静和自信气氛中生活。当病症发作时,及时鼓励,不要给予过多的关注,以免增加孩子的紧张情绪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