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不仅会损害人体呼吸系统,还能直接进入血液
时间:2018-06-26 12:21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美国加州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汽车尾气飘散和影响的范围至少可达到2.4千米,超出人们认为的10倍距离。大量的汽车尾气不仅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更会对人体造成健康伤害。汽车减排治理刻不容缓。 尾气污染现状堪忧
环卫工人王阿姨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马路打交道。走街串巷时,她经常看见汽车排气管里喷出的滚滚气体。“尤其是夏天,热烘烘的风夹杂着高浓度的尾气一股脑扑过来,立马就会感到头晕、恶心。” “这些年,私家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尾气也更严重了。”出租车司机刘师傅抱怨道,尤其是堵车时,即使关闭车窗,车内也能闻到味儿。 《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7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2015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比2014年同比增长了5.8%,与1980年相比,更是增加了至少33倍。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532.2万吨,仅比2014年削减0.3%,其污染物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更是雾霾的主要“贡献者”。除了环境的危害外,摸不着的汽车尾气还悄悄侵蚀着人们的健康。 不仅伤害呼吸系统 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研究员张金良说,汽车尾气不仅会损害人体呼吸系统,因其颗粒物直径非常小,还能直接进入血液,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危害。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也表示,汽车尾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能不同程度地伤害人体健康。 氮氧化物伤肺。氮氧化物在内燃机气缸内生成,排放量取决于燃烧温度、时间等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肺功能下降,还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哮喘、神经衰弱等疾病。儿童短时间接触后,可造成咳嗽、喉痛等。 碳氢化合物致癌。尾气中含有200多种碳氢化合物,目前已被科学证明的有9种致癌物,一般低浓度时看不出直接影响,当浓度超标时,会使人发生中毒症状。 可吸入颗粒物伤心。机动车所排放的颗粒物中,90%以上是致癌物,颗粒越小,危害越大。除了会导致肺气肿等慢性肺病外,德国环境与健康中心的研究还发现,细小颗粒物会影响心脏搏动,诱发心肌梗塞。 一氧化碳伤脑。一氧化碳是一种看不见又闻不着的毒气。在一个封闭或通风情况不好的空间内,不断吸入它,会导致人体组织缺氧,轻者使人头疼、昏眩、反应迟钝,重者使人神经机能下降。 硫化物致中毒。汽油中含有高浓度硫化物,在焚烧过程中,还会产生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等物质。而硫化物大都具有一定毒性,达到一定浓度后,会致人中毒甚至死亡。 政策、监管过于宽松 事实上,汽车尾气不仅是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曾是欧美发达国家历史上“灰蒙蒙的一页”。洛杉矶曾被称为“美国的雾都”,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超标,先后发生过两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城市天空被民众讥讽为“冲坏了的胶卷”。然而,当下美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究其原因,这与政策的支持与严格的监管密不可分。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研究员韩应健表示,反观我国,汽车尾气散不掉、治不好,甚至越来越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在用车的“高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前些年,我国新车在出厂时存在排放不达标问题,从源头上埋下了尾气排放超标的隐患;相当一部分检测设备可靠性也差,检测程序不规范。韩应健强调:“在排放限值宽松、检测存在作弊的状况下,放走了大量高排放在用车。更让人担忧的是,大量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还没安装净化装置,亟需减排。” 二是“低排放”没得到有效引导。颜梓清提到,无论是限号限行,还是排污税政策,都过于一刀切,没有对“高污染车”和“低污染车”进行差异化管理。换句话说,购买低排量车没得到实质优惠,选择高排量车也不会有太大经济损失,老百姓购买“低污染车”的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 三是油品质量也影响汽车尾气的排放。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油品质量长期落后5~10年。目前,只有少部分省市开始执行“国五”标准(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部分省份仍在执行“国四”汽柴油标准,硫含量仍高达“欧五”标准的5倍。 激励、防护是关键 “治理尾气并不是让大家不买车、不开车,而是希望通过激励手段,让更多老百姓使用‘低污染车’,逐步淘汰‘高污染车’,达到减少尾气排放的目的。”颜梓清指出,我国在治理汽车尾气问题上,过于重视管控,忽略了政策引导与激励,这是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通过严格检测,收集到每辆机动车的排放污染量,有效识别高污染车。同时,对汽车进行差异化管理,比如,可以对高污染车和超标车实行限行、处罚和强制性维修;对低污染车给予不限行等鼓励政策。 韩应健则表示,应继续加大对新车出厂环节的监管力度,防止新车出厂排放不达标;加强在用车排放限值,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在用车检测监控平台。 最后,三位专家共同呼吁,抵御汽车尾气污染,公众也需和国家一起努力,规范购买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具体建议如下: 尽量购买低污染的私家车。超过排放标准的在用车,最好及时更换机油、燃油和空气滤清器。 注意开车习惯。尽可能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若在车库内启动发动机,应将车库的门打开或打开排风装置,以便随时将废气排出车库;遭遇堵车时,尽量熄火。 远离排气管。不要在工作着的发动机排气管附近长时间停留,不要在马路边散步或跑步。 佩戴口罩。路过拥堵路段,尽量佩戴口罩。环卫工人、交警、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尤其要注意。此外,靠近马路的住宅应合理选择通风时间,加强室内空气净化。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