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职场压力 >

海归博士跳楼自杀 高知人士频出心理危机

近日,在浙江大学任讲师的一名海归博士留下6页遗书后跳楼自杀。涂博士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在结束数十载的学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回馈社会的启程时刻就这样离世而去了。涂博士的悲剧不只是一个个别现象,博士自杀一直是让人热议的话题。诚然,环境因素有一定的作用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问题也是原因之一,这给我们的心理教育敲响了警钟!
  与现实脱节的"自我概念"和现实社会硬碰硬时,心理危机随之产生。
  将新闻进行到底
  在"心理健康"的概念走入国人的视野之前,智力往往成为心智的代名词,高学历的人具有高心智,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认识。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高知群体自杀事件却频频见诸报端。难道智力越高越容易想不开?他们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但也让人们将眼光聚焦在高端知识群体的心理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高知群体自杀现象?他们的心理危机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提高高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人在社会
  生活中不断收获着各种经验和认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准则和风格——自我概念,例如一位儿童知道考了满分意味着父母的奖励和赞许,这就是他的经验;而他努力争取好成绩,便是他最核心的"自我概念"。如果有一天他发现好成绩只能换来指责和否定时,他的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便发生了冲突,进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到来。
  正常的心理成长过程是从幼年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的。相比那些较早进入社会、展开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的年轻人,高知群体进入社会的时间被推迟的更晚,而可能最终错过了调整心理素质的时机,以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自我概念"去和现实社会硬碰硬,随之产生的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此种情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温室花朵"、"挫折教育"等概念正是应此而生。
  "温室花朵"谁之过
  其实,心理和智力各自体现心智的一个侧面,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智力培养上"一边倒",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在儿童时期,唯有成绩好是被大大肯定的,这些孩子逐渐习惯了用好成绩去获取一切赞扬和成就感,用好成绩去把握自己的人生。环境向他们传递了"一好百好"的错误信息,使"好成绩"成了他们唯一的支撑和追求。当他们带着这唯一的信念进入社会,必然会遇到心理危机,要经历一个适应和重建过程。
  "挫折教育"怎样实施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言语智力到各种操作能力,从本职工作到人际交往能力,从应对压力到解决问题能力,所有这些方面都应从小锻炼发展,鼓励他的每一步、每一种进步,把日后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提前分解和消化。这就是"挫折教育"。例如当孩子摔倒、哭泣的时候,如果母亲总是立刻赶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哄,甚至捉着孩子的手打打桌腿、地面,责怪地面让孩子摔了跤,那么当这个孩子长大后,每每遇到挫折,都倾向于怨天尤人,而不能吸取经验、反省自己,从根本上应对和解决问题了。如果在最初的成长岁月里,孩子跌倒时能获得妈妈的支持和鼓励,自己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那么他不仅掌握了解决"摔跤挫折"的方法,还建立起了对自己的信心,这份最初的信心还将鼓励他积极探索、面对日后的各种挫折和挑战。
  此外,当儿童在生活技能学习、团结协作、与人交往等方面遇到各种现实的问题时,自然会产生各种小小的挫折,然而这正是学习、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真正的挫折教育。例如孩子应对和小同学相处中的矛盾,孩子在家中应对适量的家务和责任,孩子对一些实际困难的思考和尝试解决等等。相反,家长将学习之外一切事宜统统阻挡和包揽下来,让孩子在一个除了课本别无其他的温室里长大,势必令其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面临心理危机的严重威胁,瞬间的大挫折将给予他们巨大的压力。
  心理危机如何解决
  面临挫折而自杀,最常见的心理危机就是抑郁了。
  抑郁症具有很高的自杀率,而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抑郁发作期间的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杀意念,及时治疗是避免他们因一时发作而酿成悲剧的关键之举。抑郁发作具有"快速"的特点,往往两周时间就使人迅速跌入抑郁的泥潭,所以身边人的及时关注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避免走上这一步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难免遭遇挫折,它们的确会引发心理危机,但它们只是间接因素,直接导致心理危机的是我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态度和信念。生活中,同样的不幸事件发生一个看待事物理性、乐观的人身上和一个较悲观,容易情绪低落的人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后果。很多客观事件我们无法左右,因此,改善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提升我们遇事时信念的合理性,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佳方式。
  例如,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经历不愉快或挫折失败的时候,脑中会闪过"这下完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之类的想法,这些突然闪现的念头看似真实或有效,实际上在无形中严重歪曲和误导了人们对挫折、对自己的评价和判断。更真实的评判方式应该"对事不对人",例如"我现在在恋爱这件事上没有做好",或者"我最近的工作出现了几次失误",做出这种具体的评判有助于我们了解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行动来改善处境,而不是陷入无助无望的抑郁泥潭。
  抑郁症患者在发作时往往极度否定自我,自罪自责,丧失了全部自信和希望,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警示:检验自己的认知方式,警惕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反思自己不适当和可改进的行为,对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呵护心理从哪开始
  今年年初,卫生部疾控中心曾指出:中国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人口比例高达7%,超过1亿人,儿童精神问题患病率超过国际水平15%—20%,而心理疾病防治机构与人员严重匮乏。
  医书、养生的书谁家都有几本,人们却绝少会为自己和亲友诊诊"心"的。因此,当心理疾病发生的时候,人们很少有求治的意识,只有当病情严重到不能承受,或上不得班、上不得学了,才想到心理咨询,白白延误了诊治时机。而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都具备专业的心理诊断素质,但前者的工作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来访者,而心理医生救治心理疾病患者,这是非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的。
  实际上,心理工作者是身体疾病医生的战友,后者同我们的生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作战,而心理工作者捍卫我们的心理健康;医生通过听诊器和化验单来发现疾病,心理工作者通过深入而温暖的言语交流来体察求助者的内心冲突;身体疾病医生帮人们回复强健的身体,心理工作者帮助求助者拥有更理性的眼睛和更健康的心态。心理健康与精神上的和谐不仅是我们自己生命中的一笔财富,更给予后代一个精神层面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因为家长的情绪、认知、人格等方面的问题将通过抚养方式作为一种"社会性遗传"传递给孩子,使心理障碍如同基因缺陷一样深深影响下一代。
  谁不爱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的心灵像初升的太阳那样温暖、健康、向上,我们每个人最初都具有这样健全、强大的精神力量,当环境中发生突发事件诱发了心理问题的时候,请及时向心理诊疗机构及专业心理工作者求助,珍视精神财富,呵护心理健康,从今天开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