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网络心理 >

代表张国新建议网络发展兼顾老年人!

我国2.4亿老年人中,有多少人能熟练使用手机付款?会用打车软件?会在网上订票?会解锁共享单车?会预约挂号?”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带来一份关于缩小数字鸿沟、维护老年公民公平权利的建议。

张国新指出,互联网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不熟悉网络的老年人不仅未能获得基于信息化的各种服务,还日益被边缘化。他呼吁,技术发展应兼顾到老年人群的需求,除培训老年人学习网络技能外,还应做好“托底”工作,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立法严禁商业机构取消现金购物,让老年人不至于受阻于数字屏幕。

现状:全国2.4亿老年人,不会上网易被边缘化

张国新表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部分人群却逐渐与社会“脱节”——受地区、地位、能力、素质等限制,人们对智能技术的接触范围与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会造成甚至已经造成新的“数字鸿沟”和机会不均,使老年人等社会群体更加边缘化。

微信图片_20190314183052_副本.jpg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张国新说,老年人口有智能手机的比例本就不高,一些老年人即使有智能手机也只是使用基本的电话功能,不会使用移动互联的信息化应用,因此他们不能获得基于信息化的各种服务,甚至在信息化社会中还进一步相对损害了其获得服务的能力,变得日益被信息化社会隔离。“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原本便利的技术反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有无奈和无助。”

张国新表示,可通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培训等帮助老年人等群体接触、学习使用网络,但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观现实,技术的发展兼顾到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建议:保留一定传统渠道,开发适合老年人产品服务

对此,张国新建议,随着老年群体不断增加,民生类信息化工程最好有托底预案,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让他们不至于受阻于数字屏幕。“例如在医院、银行、电力等服务领域保留人工窗口,兼顾老人需求;以立法方式严禁各商业机构取消现金购物;在服务信息推送上,也要关注老年人需求,不盲目追求‘无纸化办公’。”

timg.jpg

他认为,甚至还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创新老年人互联网服务商业模式。平台服务中的基本服务由政府机构提供,包括常见的老年服务信息查询与发布、信息交流等,老年用户无需支付额外的费用,甚至无需注册就能享受到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由相应公司为老年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用户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诸如在线门诊挂号、事项代办等服务。

张国新说,目前互联网产品更多地专注于年轻群体,忽视了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在打车、买票、外卖等生活类的手机应用中,都没有专门适配老年人的版本。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商业利益的驱动不足,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引导和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鼓励适合老年人的手机应用项目开发。”

张国新表示,老年群体大多是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生存能力低、年龄大的群体,“因此产品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易学是最重要的标准。现代科技应当增加便利性,让产品更‘傻瓜’,服务老年群体,而不是让这一群体被‘边缘化’。”

此外,他还建议,进一步推进非现金支付法律体系建设,明确对“拒收人民币”等行为的处罚标准,加快立法步伐,补齐支付结算领域的法律短板。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