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真实个案 >

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

有专家曾说21世纪是精神卫生的世纪。的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身处社会“压力锅”中的现代人不得不直面各类心理危机的挑战。如何拥有心理健康将成为现代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门“必修课”。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认识心理健康,又该如何评价心理健康,如何做才能获得良好平和的心态?本期,北京大学医学院胡佩诚教授将结合生动事例,为大家解读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

  ■心理问题在别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在当事人看来,却是“天都要塌下来”的大事情。不要忽视我们身边的小事,要关注周围人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微妙变化。

  ■良好的自我意识不等于自私自利,它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我鼓励老师们应该看到孩子们不同的特点,鼓励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特点去生活,去奋斗。

  ■事物总是处在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都处在矛盾转化中。一个人目前面临的挫折可能就是下一步成功的基础。

  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和大家谈谈有关心理健康保健的话题。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我想首先应该清楚什么叫健康。6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就正式修改了关于健康的概念。但由于多年的封闭和与外界隔绝,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个健康概念的含义。直到近些年来,整个社会才开始重视和宣传健康。我觉得这个概念的修改真的很重要。它指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身体的虚弱和疾病,而是指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都要处在完好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类的健康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去努力。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国外,特别是去一些发达国家,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向,收获会非常大。我本人有机会去过30多个国家,亲身感受到发达国家的健康保健工作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比如在美国,患者去医院看病时,会有3个人来接待他,不仅有负责检查疾病的医生,还有一位心理医生和一位社会工作者。这种模式可以称为“一患三医”,即由三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共同诊治一位患者。我曾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一位学者进行过交流。在他所在的精神病专科医院,1600名工作人员中有200多位心理学家和150位社会工作者。这些都是依据新的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所进行的尝试,使原有的看病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1995年,我在以色列参观一所现代化的儿童医院。一进医院,就看见大厅顶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有米老鼠、唐老鸭等。大家可以设想,如果你是一个孩子,进入这样一个环境,对打针、吃药的恐惧感会不会大大降低?更让我吃惊的是,医院的院长告诉我,他们在每个病房里都配备了一位儿童心理学治疗师。换句话说,给儿童看病的不仅有医生,还有心理学专家。

  再看我们身边的香港。在香港的医院里,社会工作者在其员工组成中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可以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比如患者不知道在哪里就诊,看病时钱不够,出院后的就业、康复等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都会尽量给予帮助。

  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

  心理健康是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美国,1/5的人口要接受心理和精神治疗,1/3的家庭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一项统计表明,美国有5600万个家庭,而其中大约有1500万个单亲家庭。这就意味着,美国虽然经济发达,但其家庭结构却很松散,有的孩子仅仅由爸爸或者妈妈带大。可以想象,在这样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由心理医生来治疗。

  另外,我们再看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它告诉我们,全世界现在约有4%的人患有抑郁症。我也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告诉大家,抑郁症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大家会问,怎么发现抑郁症?其实,抑郁症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如果大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你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可能就有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8条诊断标准是:

  1.对周围大多数事情都没有兴趣。有的家长告诉我,孩子现在不爱上学了。我就问他:他愿意玩电脑、打游戏吗?她说:那他可愿意了!那这样就不算。换句话说,不仅是对上学没有兴趣,对其他事物也没有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2.自觉疲乏。总觉得累,很疲倦,甚至失眠。3.自我估价过低。也就是常说的自信心下降。4.看不清前途,觉得前途一片灰暗。5.老是封闭自己,不喜欢跟人交往。这一点对于诊断也非常重要。6.觉得自己的病很重。7.有轻生的念头。这一点非常关键,但由于抑郁症患者会把这个念头深深地埋藏起来,而家人又都不愿意去问,所以它常常被忽略。8.病情可能已经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对于以上8条标准,如果符合了1、5、7这三条,那么就可以明确诊断了。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人把它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

  许多统计数据提示,我国的心理卫生状况也值得关注。有人曾作过统计,在北京的大学生中,有16.5%的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上海的中学生中,34%的学生存在厌学、恐学和逃学心理;12.5%的学生有个性缺陷,包括孤僻、被动、怯懦、爱说谎;28.1%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5%的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

  2009年,卫生部精神卫生处的负责人在一次心理学会议上,向学者们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研究数据:在15岁以上的中国人中,终身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口占总数的15%,其中1%的人患有重型精神疾病。也就是说,有将近1600万人患有像精神分裂症这类的重型精神疾病,他们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的药物治疗。此外,我国还有将近1.5亿人口存在轻型的精神障碍。有如此庞大的人群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而且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花费位于总医疗花费的首位,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