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穿别人的旧衣服,原因有三点
时间:2021-02-28 16:4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在一些多子女的家庭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由于孩子生长速度较快,衣服刚买不久就感觉不合身了,这个时候,家长一般会把大一点的孩子的衣服给小一点的孩子穿。在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时期,这种情况十分常见,也是一种降低开销的有效手段。
不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穿“新衣服”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很多孩子会不愿意穿哥哥姐姐留下来的旧衣服了。这时,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不节俭”而对孩子加以教育,有的家长不仅让孩子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连亲戚朋友的衣服也加入了孩子的衣柜。 那么,这种穿衣方式是否正确呢? 勤俭节约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的反应。心理学家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孩子对穿别人的旧衣服表现出强烈的抵触心理,那么我们不必强求。毕竟,这种方式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丢失对于自我命运的控制感 “控制感”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心理需求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控制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拥有“控制感”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命运、人生轨迹是可控、可变化的,同时也会比那些缺乏控制感的人有更强的安全感。 一个人的控制感主要表现为对自我命运的控制、对他人的控制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如果孩子连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无法自己决定的话,那么他会感受到绝望与无助,久而久之便会缺乏控制感。这时,孩子就会呈现出顺从、缺乏主见、的性格特点,并且会极度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
二、长期被“施舍”,导致自我价值受损 那么,如果孩子比较顺从,经过你的说教或者是奖励很快就接受了穿别人衣服的行为,那么是不是对孩子就没有消极影响了呢?并非如此。 家长对于孩子穿旧衣服的行为予以奖励,也就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动力,他们会越来越不注重外表,并且在内心承认这种行为(不再对他们的自尊造成伤害),认为“穿别人的旧衣服”是理所当然的。 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容易妥协、随随便便的性格。并且,由于长时间接受别人用过的东西,他们会在潜意识中把自身认定为一个“被施舍”的角色,不仅别人乐意把不想要的东西给你,你自己也乐意接受。 表面上看这是节俭的“优良品质”,但是深入剖析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自然界的动物社会群体中,地位高者总是能优先享受各种资源,地位低下的只能排在后面,尽管许多人不愿承认,但这确实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则之一。 因此,长期使用别人用过的物品,会让人在内心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己是一个随便将就的人,自己永远得不到周围人的重视。这样一来,你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就会降低,自我价值也会因此受损,更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积极向上的能力。
三、极度自卑诱导过度补偿心理 心理学上,“补偿心理(Compensatory psychology)”指一个人如果感知到自身在身心某方面存在缺陷,就会想方设法去弥补它,如果不能及时达成,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以其他的方式尽可能摆脱自己所认为的“缺陷”,哪怕这个缺陷已经不存在了。 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在小时候被严格限制穿着打扮的人,在长大之后会疯狂迷恋于穿着打扮。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如果不好好打扮,那么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有的人甚至把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这上面,其花销远远高出了实际需求,这样的行为便是过度补偿心理的体现。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指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自卑心理,而正是这种自卑心理给了人“追求卓越”的动力。因此,如果我们曾经对某一方面特别自卑,那么我们一旦有了条件与实力,就会对这一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理,那些在原生家庭阶段被限制穿着的穷孩子,会在这个方面极度自卑,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在穿着开销上极度奢靡。
由此看来,让孩子穿别人的旧衣服并不是一种明智的穿着方式,我们一定要遵循实际家庭情况,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