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努力“逃离”,到底是为了什么?
时间:2021-03-30 11: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之前有位朋友给我留言,说他大学毕业后,就把家里人的联系方式拉黑,独自去了外地发展,打算这辈子都不再回去了。
家、成长的地方、最初的记忆等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的重要,所以,到了暮年萦绕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句话便是“落叶归根”。 而这份沉重的羁绊,其实贯穿我们的一生,虽然年轻的时候有点弱,但也不至于让“跟父母断绝关系”、“远离父母”成为轻易就能做的决定。 所以,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他如此选择呢?
他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 如果是前些年,我在听到有人说“远离父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时候,也会和你一样感觉比较诧异,然后不自觉地脑补出“可能他的父母比较暴力”、“可能他的家境十分的不好”等情况,接着一转身就把这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给淡忘了。 现在做心理咨询师一段时间之后,见识过的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心酸。 就比如刚刚那位朋友,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其他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典范,可这种种光环与光鲜的背后,是持续二十多年的家人对他真实想法的忽略与否定、只希望他按照父母期待发展的顽固与强迫,以及为了让父母开心、为了能让自己稍微好受点而存续至今的自我压抑和强颜欢笑。 “谁没有经历过这些呢?” 确实,人这一生肯定会有遭遇否定、强迫、自我压抑与强颜欢笑的时候,可如果这样的生活一直覆盖了自己的前半生,那活在这种状态的自己,内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没错,他跟你想的一样,有去尝试改变父母、有去尝试稍微叛逆点、有去尝试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可最终无论怎么做,都败在了父母软硬兼施的控制之下。 他能怎么办呢,他毕竟还只是个学生,既没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中独立生存,也没有反驳父母口中所谓“爱”的智慧。 于是,在失望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摆在他面前的路,就只剩一条,“老师,我已经决定了,毕业的时候我就要直接去外地”。 如果说,小时候他努力学习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再大一些是迫于无奈,那后面那些年,他努力学习的原因,则是想要快点离开父母,并且离的越远越好。 你有没有发现,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很像灾害来临前我们的迁徙?
而类似的行为,你也能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发现。 虽然2017年心理咨询师证书已经停考了,但不妨碍越来越多的朋友,因为想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或正遭遇的问题,而开始学习心理学。 学一些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当然是好事儿,可学着学着路就走歪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之前听一位来访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这位来访者经过医院诊断存在中度抑郁,而他自己也对心理学有所了解,知道条件允许的话,药物加上心理干预效果会比较好,所以就找了一个头衔很多的心理咨询师。 一开始两个人的交流也还是不错的,尤其在听到这位咨询师曾经也是抑郁症患者,而后靠着自学心理学、自己调整成功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之后,就对他更信任了。 可在两个月后情况突然就变了。 我还记得他是这样说的,“有次辅导的时候我们大吵了一架,原因是有时候他讲的东西都特别的理论化,我听不懂,就希望他能给我解释解释,可每次他都用‘你自己领会’、‘你自己思考’、‘听我的就行’回复我,那次我实在想不明白就说‘你是咨询师,是协助我解决问题的,现在我思考了可还是不明白,你就不能解释解释吗’,然后他就觉得我是在质疑他、是不信任他”。
我还听到过“有次不舒服,我就打了心理援助电话,结果我还没说完,对方的咨询师却泣不成声,我反过来还去安慰了她,唉,想想都心塞”、还听很多同行吐槽过“很多人学心理学后,不仅没有得到成长,反而用心理学的知识把自己的问题给遮盖起来,就比如谁对他有意见了,他就说人家是投射,好像他自己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这三种情况都是一类问题。 那位咨询师同行是否真的已经完全走出抑郁,这我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经历给他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自信,让他认为自己就是对的,甚至忽略了他只会纸上谈兵、触及他弱点的时候,他就会内心慌乱,接着用发脾气来掩饰自己的无能这两个问题; 那位接电话的朋友,是否真的是咨询师也未尝可知,可如果真的是,那还需要有更多的修行。这并不是在否定她,而是她暂时欠缺承载他人负面情绪,并不被伤害的能力; 那些把自己活在“心理学”身后的朋友,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确实会比之前好很多,可不断地指责别人、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这两个习惯,很快就会把心理学带来的舒适消耗一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用各式各样的努力去追求各种各样的“逃离”,而之所以有意无意地如此选择,其实就跟一开始的那位朋友一样,当下的环境不仅容不下我的身心,还持续给我们增加伤害。在这种状况下,逃离当然是上上之选。 但就算打上了补丁,也不能改变破损已然存在的客观事实、即便情绪与状态变好了,也不代表促使情绪和状态变化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就像一开始的那位朋友,即便远离了父母,也不代表就不会再被记忆和经历影响,他所收获的是“影响不再加深了”,而不是“影响不再继续”。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依旧需要“主动尝试走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不然单凭自然消化或持续“逃离”的话,可能再过几十年问题也未必能解决掉。 但相对于呆在恶劣的环境中,一边不堪重负,一边努力前行,“逃离”也还是能带来一个相对安逸的成长环境,只是就像前面说的一样,我们仍需主动尝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活在“我远离了,问题就不存在了”的想法里,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而如果朋友你也恰好处于这种状态,或者现在的生活相对平稳,那在完成由“现在挺好”到“主动做出一些改变”的认知转变后,可能也需要做以下尝试: 1、 利用写作、自我对话、与他人交流等形式,回顾自己的曾经,并在回顾的过程中尝试看到新的东西、尝试以新的角度看曾经; 2、 回顾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情绪的起伏,不要压抑情绪,合理的宣泄情绪等同于走出过去对自己的影响; 3、 梳理的过程,也会让我们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找到这些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4、 把自己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当下的生活中,去努力做好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过去和内耗上等。
虽说我们不可能解决完自己身上的所有问题,可每解决一分,也就能多轻松一分。你觉得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