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准确心理学解释
时间:2021-10-13 15: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人很好相处,而有一些人可能要慢热一点,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变好,但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好像总是很难相处。 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令人无法理解,更谈不上认同。其实,可能并非是这个人性格不好或者脾气不好,而是存在人格心理障碍。 常见行为 他们是“无敌”般的存在,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就都会无限被放大。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发现,有些人总是对自己有迷信一般的自信,认为那些无法被客观评判的事情都是自己最优秀。 自信并不是有错,相反是很好的品质,但这不意味着盲目自信、夸大成就。就像有的人因为把车停到了正确的车位,摆位很规范,就会认为自己是驾驶界的楷模并大肆宣传。 只能听取赞美他们的语言,任何意见和批评都会引来愤怒和反击。 任何小事情,都喜欢别人用很夸张的语言来赞美他们,百听不厌。当有人提出意见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一种攻击行为,并且奋力反驳、攻击对方。 这种攻击不是就事论事的反驳,而是针对提出意见的人进行攻击,不会有任何后悔的心态。 所有人都应该为我服务,以我为中心。 以剥削者的身份自居,理所当然地要求身边人为自己做很多事情,内心从不会有任何感恩。
这里不只是帮我带一瓶饮料这种小事,而是把自己分内事交给他人完成,得到奖励却与他人无关。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这种人都很突出。他们不会简单粗暴地要求身边人为自己服务,而会利用社会道德、法律以及任何可以想到的规则,来要挟利用其他人。 嫉妒心非常的强,并且是双向的,会认为别人也在嫉妒自己。 嫉妒心每个人都会有,可往往只是一丝念头而已。但有些人的嫉妒心非常强,比如,她发现你的裙子比她的更贵时,你就会无端变成她攻击和挑衅的对象。 嫉妒的事情可大可小,然而,在他们身边不能有任何人、任何事情比他们更加优秀。他们也会觉得所有人都嫉妒自己,对身边人、事存在防御心态,怕自己太优秀其他人会进行伤害。 没有共情的能力,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与他们无关。
没有共情的能力不是指对所有人和事都保持冷漠,而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道德标准,并且会用来标榜自己和衡量他人。 他们会说一些话让身边的人感觉自己也在理解和同情别人,且很有道理,但他们内心是无法理解和认同其他人感受的。简单的说就是,他们说的话都不会“走心”。 综合上述的行为,如果出现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说明他很有可能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者是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形成原因 在我国,自恋型人格障碍人群比例大概是1%,形成原因大多和成长过程有关系。家庭成员长期分离,或者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溺爱、过于粗暴的情况,都有可能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一般的工作生活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个体不会与社会格格不入,相反,很多个体会很享受在社会生活的过程,因为他们需要社会对自己的认同。 他们极少会认知到自己有心理障碍,即便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也会拒绝承认。 当我们遇到的人有这样的行为,要尽量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也不需要尝试深入沟通以求理解,因为对方是没有能力理解我们感受的。 他们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要学会拒绝,并且明确表示自己没有义务为他们做这些事情。 在两性相处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也会通过对方的爱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他们一般会被喜欢赞美、表扬、崇拜自己的人,或是本身社会地位(金钱、地位、相貌)较高的人所吸引。 他们并不在乎恋人间的亲密感和沟通,只需要对方的高度关注、自身的重要程度以及价值感。
在他们的眼中,这段感情是自己的资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 F. 马斯特森的研究得出:当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认为另一半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优越感的价值时,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对方。 该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以抛弃“自我中心”的观念为主,学习共情的能力,让个体明白“我被爱因为我爱”的道理,这个过程是复杂和反复的。 当我们发现身边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时候,不要试图直接帮助对方,因为只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完成,我们要尽量避免与之发生冲突,诱导对方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