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真实个案 >

孩子听力障碍,不止要关注语言,还要重视心理需求

如果一个孩子不会说话,那么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构音器官疾病、脑瘫、自闭症、语言环境不良以及听力障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听力障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耳聋。

如果说语言能力和身体哪一项机能关系最近,无疑是听力系统。听觉和语言,一个是声音的输入,一个是语言的输出,前者能决定后者的发育进程。宝宝患有听力障碍,十有八九会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甚至完全为零。

听觉关乎语言发育是否正常

如果说语言能力和身体哪一个器官关系最近,无疑是听力系统。听觉和语言,一个是声音的输入,一个是语言的输出,前者能决定后者的发育进程。宝宝患有听力障碍,十有八九会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欠缺,甚至完全为零。

3、4个月时,宝宝能咿咿呀呀,6个月时能发出有声调的声音,10个月时就能开口说出第一个词了。从1岁半开始,宝宝的词汇量开始增加,2岁出头就能说出简单的短语,3岁时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句子,4岁半左右的语言发育高峰期结束时,宝宝的语言中枢发育才算完成。

可是,当宝宝的听觉系统出现问题时,无论是哪一等级的听力障碍,都会让孩子的语言发育阶段延后,甚至出现停滞的状态。也许听障宝宝在1岁半时还不会说话,3岁时连简单的词组都无法表达出来。

不要忽视可能发生的心理异常

一些调查显示,听力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异常检出率是33.3%,远远高于健听儿童,退缩性和攻击行为尤为突出。心理障碍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影响非常显著,且会出现失眠、饮食异常、感官过于敏感等问题。

国外关于听障儿童心理异常与语言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本是生理问题带来的,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康复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完全停滞。

厦门中心陈老师表示:“听力障碍儿童和健听儿童一样,也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和内心感受,但碍于有限的表达能力,他们无法很好地向父母和信任的人倾诉。”不少家长以为孩子的异常行为是不听话的表现,实则是在抒发对自己不能随意表达的不满和愤怒。

所以,监护人、语言矫正师、医生以及全体社会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关注不能仅停留在生理层面,孩子的内心也是柔软、需要亲近之人呵护的。即使他们有时会表现出冲动和攻击性,但在一段心理治疗后,他们也会觉得所生活的世界是充满爱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