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爱上偷窃,怎么办?
时间:2018-06-08 15:13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关注青少年精神-典型案例 从5岁那年第一次偷拿家里的500元钱开始,女孩李林(化名)嗜偷成瘾已整整10年了。心力交瘁的父母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倔强而无奈的孩子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昨日,李林的父母、舅舅和舅妈向本报求助:究竟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彻底断绝孩子的偷瘾?本报记者为您报道 10年嗜偷成瘾,她该何去何从 说起女儿的成长经历,从乐至老家来蓉的父母泪流满面。李林5岁那年,家里突然发现平时放在衣柜里的500元钱不见了,直到许多天后,夫妻俩才发现盗窃者居然是自己5岁的女儿,但那时,李林的父母并未太过指责孩子。 小学二年级时,李林成功地从老师办公室里拿走了一本教科书,并于第3天偷偷还回。而在学校花卉展期间,李林甚至将一盆鲜花挪到了厕所里,然后“义愤填膺”地向校长举报:“有同学偷花!”……直到孩子上小学6年级时,父母才恍然发觉:这个在家人面前言语不多的乖女儿居然染上了如此恶习!面对父母一次次的责骂,李林每次都信誓旦旦要痛改前非,然而,“下不为例”的话却在父母的斥责和泪水中一次又一次地说了又说。 上初中后,李林继续偷着拿家里的钱。几年间,她已学会了娴熟地拧开抽屉的螺丝,粗暴地砸坏坚固的铁锁。最“经典”的一次,她将家里放在衣柜里的1000多元钱偷偷拿走,然后用扳手打碎穿衣镜,逼真地营造出“有贼入室”的假象。这一度让家人信以为真。而当父母恍然大悟后,他们彻底绝望了:父母难以理解孩子那离谱的“销赃方式”―――不是买工艺品送给同学,就是干脆将钱送给同伴。每次“追赃”,家人都要一次次地厚着脸皮来到同学家,重复说着同样的话:“我们女儿给你的钱还在不……” 去年,李林被送到成都舅妈家。但来蓉后仅几天,李林便偷走一亲戚的700多元钱。苦口婆心的舅妈用最大的宽容教育孩子,但收效甚微。直到几天前,李林还从卧室拿走舅妈1100元钱。舅妈一家人伤透了心:是金钱的诱惑,还是偷窃成功后的巨大成就感,让孩子不顾后果地一次次伸出“第三只手”? 女孩:我控制不了自己 直到父母离开小房间,躲在被窝中的李林才伸出脑袋,表情漠然地告诉记者:“我也不想偷,但我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看到东西就想拿。我也觉得这样不好,我也想改,但我没有办法……”她甚至告诉记者:“我想过干脆进少管所,这样就偷不成了,要不然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 建议: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一些治疗和训练,家长也应给她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责任编辑:谢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