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健康商城 >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进入三伏天的那一天,叫做入伏;2018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7日开始;

三伏天结束的那一天,叫做初伏;2018年入伏的时间是8月25结束,8月26日才算出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比如2018年就有40天的三伏天,中伏长达20天。

初伏天:7月17日到26日;

中伏天:7月27日到8月15日;

末伏天:8月16日到8月25日;

也可以叫做:

初伏天:7月17日到26日;

中伏天:7月27日到8月5日;

润中伏天:8月6日到8月15日;

末伏天:8月16日到8月25日;

现在还在初伏阶段呢,如下图所示。

有些人懂得用夏至的第三个庚日算入伏,计算初伏天的开始,然后就机械化的算初伏十天,中伏十天,末伏十天。

其实中伏天的时间段有可能是十天,或者二十天两种情况的。

中伏自己做不了主,中伏是的时间长度,到底是十天还是二十天,还要看末伏天开始来定的。

末伏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算,之前的时间都归于中伏天管。

头尾的开始,定了中间的长度。

如果三伏天有三十天,那么一年之中的炎热阶段就容易过去一些,如果三伏天有四十天,那么闷热的时间就长一些。

时间的长度摆在那里,其实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中伏天也有20天。

但是2018年的天气因素,还要考虑一个特征就是今年的五运六气就是火运太过之年。

本来火象就明显,三伏天又长,那么这个时间段的热性疾病会很多啊。

人和各种生物都一样,闷久了,热久了就会发狂,烦躁,或者产生对应的疾病。

三伏天,有以下这些疾病,需要注意的,

1、中暑——体温调节发生障碍。

2、心脑血管疾病——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集中于体表,造成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闷热的天气还会诱发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引起脑中风,心肌梗塞之类。

3、 肠胃病——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繁殖快。特别是为了消暑,人们喜欢吃冷饮、冷食。稍不注意,这些食物就会受到污染,诱发疾病。

4、感冒发烧——除了感冒发烧等呼吸道常见病外,肩周炎、颈椎病、荨麻疹等并=病,都是吹空调惹出的祸。

5、皮肤病——伏天湿热难耐,皮肤短时间内受到不同的刺激,导致皮炎、痱子、手足廯等皮肤病高发。

6、血热、热毒、热性疾病。

稍安勿躁,润润燥气,清清心,大家都不要把对方逼得太急,虽然全社会的经济面都疯了,人不要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