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女人 > 生理疾病 >

我国普查发现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1.9%,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肛肠

过去人们认为,因为繁重的劳作、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男性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良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发现,女性肛肠良性疾病的发病率比男性高出13.1%,特别是因为怀孕、生产等特殊生理情况,女性已经成为肛肠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婴幼儿也同样会出现肛肠疾病。市第八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主任马琳提醒岛城女性和孩子家长提高对肛肠疾病的认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合理饮食、良好的排便习惯、坚持体育锻炼等,有效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肛肠病

我国普查发现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1.9%,而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出13.1%。但很多患肛肠病的女性,由于其部位特殊,常常是“忍一忍”、“等一等”,实在不行了再到医院去“看一看”。正因为部位特殊,也很难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一些判断及治疗的经验,于是常发生治病跟着感觉“胡乱走”。还有一部分女性患者认为肛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治疗并不重视,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马琳表示,由于生理解剖的差别,女性在盆腔内多一个子宫,挤压直肠,使直肠向后倾斜,弯曲度增大,大便通过时比男性慢,本身就容易产生便秘。妊娠及产后妇女发生的肛肠疾病中,以便秘、痔疮、肛裂最为多见。女性在月经、妊娠、分娩和绝经这几个特殊生理时期身体内在变化对肛肠病的发生、加重有较大影响。

女性四个生理时期易患肛肠病

马琳介绍,女性四个生理时期易患肛肠病。

女性月经期,由于雌激素作用,盆腔充血。肛周易致局部水肿感染,引发肛周脓肿、肛瘘。月经期失血,大便干燥,可导致肛裂发生。女性应加以重视,提前预防。

女性妊娠期,从怀孕6到8周开始,循环血容量明显增加,相应的,盆腔内静脉血流量也随之增加,而且子宫逐渐增大增重,巨大的子宫在骨盆入口处的上方压迫下腔静脉,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导致痔疮的发生或使原有痔疮症状加重。而且,增大的子宫压迫肠管,使肠内容物运动障碍,也会引起排便不畅。另外,在妊娠期间,女性的性激素分泌会大幅度增高,如雌激素的分泌就比平时增高25到40倍。高水平的雌激素致使肛垫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和肿胀。而孕激素、松弛素能使盆底与肛管支持组织松软,容易导致协助肛门闭合的肛垫下移。妊娠期肠蠕动减少,粪便长时间积留于大肠内,水分被重吸收,使粪便干结而引起便秘。干燥的大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中,一方面长期压迫肠壁,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增加肛肠疾病发生的机会,另一方面,便秘时排便困难,排便用力,腹压增加,进一步增加了直肠静脉回流受阻。

女性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长时间压迫扩张,会对产道、会阴直肠造成压迫、损伤,并对会阴部造成神经损伤。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反复用力,导致腹压增大,也会加重痔静脉淤血。产妇分娩后,子宫的压迫解除了,腹腔空虚,使便意感变得迟钝。而且此时产妇凝血系统又处于高凝状态,下腔静脉血流缓慢,易诱发痔疮。我国女性分娩后有坐月子的习俗,产后数日内产妇仍食欲欠佳,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排便无力,排便困难致使粪便在肠道中滞留过久而高度硬结,排便时使肛门受伤,进而引发痔疮、肛裂等肛门疾病。

女性绝经后,卵巢萎缩,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老年女性体弱,户外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功能减弱,盆底肌肉张力下降,肛垫等组织下移,常常出现混合痔、直肠粘膜脱垂等疾病,以肛门异物脱出、肛门松弛、便秘较为多见。

妊娠期合理用药不会影响胎儿

马琳提醒,女性要预防肛肠疾病,首先要注意生活调理,不宜吃过多的辛辣食物,应多食新鲜瓜果和蔬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其次要注意活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如发生大便干燥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大便软化、排出通畅。女性在月经期要经常用热水外洗和热敷肛门皮肤,改善血循环,增加抵抗力,要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卫生巾及手纸,并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尽量减少对肛门的刺激。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和急躁,少食刺激性食物,要分清楚是月经出血和还是大便带血,防止延误治疗。

马琳提醒,如果以前就有很严重的肛肠疾病,女性准备怀孕前,应该先找肛肠科医生看看,以免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加重病情,导致不得不手术。

女性在妊娠期更要注意大便后及时清洗肛门,促进肛门血液循环,多食新鲜瓜果和蔬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注意生活调理,适当活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大便干硬,尽量减少肛门疾病的发生。孕妇更适合侧卧位休息,这样能缓解子宫的压迫,改善静脉回流,降低肛肠疾病的发生几率。如果出现便秘等情况,要在医生指导下改善饮食结构,必要时遵照医嘱服用辅助药物。很多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发现痔疮、便秘等肛肠疾病后,担心会对腹内胎儿造成影响,一般选择不用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果怀疑自己已经患上痔疮等疾病,要及时就诊,请医生明确诊断。经专业医生推荐的药物很安全,能够预防痔疮的发生和加重,还可以预防便秘。

肛肠病早发现认准四大症状

常见的肛肠疾病怎样才能早发现呢?马琳介绍,肛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排便后肿物脱出、便血、肛门疼痛和排便困难等。排便后肛门口有肿物脱出是痔疮最常见的表现。便血是肛周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常出现在排便中或排便后,可表现为手纸染血、便盆染血,出血形式可能为滴血或喷血。痔和肛裂出血较为常见,多为鲜血,但如果出血颜色偏暗或患者年龄较大,还要警惕其他疾病的存在,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定。导致肛门疼痛的常见病是肛裂,但如果出现痔静脉血栓、溃疡或坏死时,痔疮也会引起疼痛。导致排便困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大便干硬时难以排出,甚至可能出现粪便嵌塞,并伴有腹痛、腹胀;另一种是直肠粘膜脱垂患者,由于松弛的直肠粘膜堵塞肠腔,即使粪便并不干硬,也难以排出。

马琳介绍,女性肛肠疾病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当便血、疼痛症状轻微时,使用外用乳膏、洗剂、栓剂基本可以缓解病情,温水坐浴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当病情较重,如出血量大、痔团坏死、疼痛严重、病情反复发作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就需要手术治疗。

便秘的治疗比较复杂,因为便秘会由多种原因导致,如为功能性便秘,首要的治疗方法是饮食调节,包括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和液体的摄入。运动对久坐及活动量小的便秘患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便秘已有多种有效治疗方法,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泻药治疗,目前市面上的泻药多为刺激性的泻药,不宜长期服用,建议有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找专业医生给予规范化治疗。如果便秘的原因是器质性病变,如直肠粘膜脱垂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婴幼儿要当心五种肛肠疾病

马琳介绍,在很多家长的印象里,小孩子是不会有肛肠疾病的,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肛肠方面的问题,首先会认为孩子得了痔疮,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对孩子来说,痔疮的发病很少,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包括肛周脓肿、肛裂、幼儿便秘、直肠息肉、脱肛等。

其中,肛周脓肿常见于一到两个月的男婴,患有此病的婴幼儿,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治疗。但肛周脓肿有很明显的阶段性,过了这个年龄段就好了;儿童的直肠息肉常见病因与遗传因素、炎症、慢性便秘等有关,有时直肠息肉会随着排便排出肛门外,可以在孩子的肛门口用肉眼看到淡红色或深红色的息肉,有时还会引起便血,息肉可能诱发肠套叠导致腹痛等表现;儿童便秘主要是因为孩子挑食,吃蔬菜、水果和水比较少,同时儿童消化道功能不健全,导致排干硬便,排便时儿童表现为哭闹、排便费力,甚至会导致肛裂,肛裂反过来又会造成孩子在排便时肛门疼痛,儿童更加苦恼,甚至会忍着不去大便,加重便秘;儿童还会出现直肠脱垂,也就是脱肛,一般腹泻很严重的话就会引起脱肛,这让家长非常担心会导致孩子习惯性脱肛,马琳说,孩子因为直肠周围韧带薄弱,在严重腹泻的刺激下会造成直肠脱垂,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发育,一般可以自愈,大部分孩子5岁以后就好了,并不会出现习惯性脱肛。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