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在我国源远流长,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经过前期加工,去除异味而后方可使用。在配料时一般因人而异,根据就餐者各人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健身强体、冶病疗伤的功用。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膳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饮食与药物的配伍,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制作药膳,必须遵循药材本身的性味,按照中医理论配伍。同样的药材,放到水里煮和放到汤里煮,效果是不一样的。哪怕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胡萝卜,我们在给不同的病人食用时,也会注意每个人的病情、体质,采取不同的用量和做法,方能达到保健预防的效果。另外,现在的中药研究更加科学化、药理化了,药膳也更讲求科学依据了。比如虫草炖鸭,这是以前经常吃的一道药膳。过去人们认为虫草是仙丹妙药,而现代科学认为,虫草和香菇一样,同属菌类,在虫草炖鸭中放上两三根虫草,还不如多放些香菇。所以,现在看来,虫草炖鸭是一道美餐,而根本不属于药膳。
药膳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药膳,对证立方用膳。
1.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如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4.因地而异: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药膳不是普通食物。但是,现在很多老百姓就是自己按照对药材的一点了解,在不了解自身情况的条件下随意吃加入了药材的食物,认为这就是“药膳”,这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吃药膳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不是什么病都能通过药膳来治。就像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很多人希望通过药膳“补起来”,但其实这种病的原因很多,像有些病例是心理原因导致的,不是光吃药膳就能治好的。
“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对于无病者可适当食用某些保健养生膳。对于体质虚弱或患病者还应当用药治,并配合药膳调理。而在疾病康复期或对某些慢性病患者,用药膳调治可能更为合适。值得注意的是,药膳虽有不少好处,但其针对性和治疗效果远不及药物,只有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约稿启示:欢迎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中医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投稿,一经发表,支付高额稿酬。投稿邮箱:wfasedu@qq.com
责任编辑:水生木
编辑: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