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中医 > 中药方剂 >

看看这五种中药皮,治疗肌肤水肿

一位女友,一直受四肢浮肿困扰,30岁的年纪,身材肿得像个水桶,找对象屡屡被嫌弃。

一位男性,40多岁,也一直受四肢浮肿困扰,按压肌肤,凹陷半天不能复原,行动受到影响。

两位的情况,都不能排除脾气虚或脾阳虚所致。脾气虚不仅会造成泄泻,面目无光等,还会造成水肿。

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脾气虚或脾阳虚,就会运送能力不足,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水湿停蓄溢于肌肤,就会肿胀,多表现为四肢浮肿,甚至面部浮肿,以及脾胃阳虚或气虚症状。

此种情况,很多医典中都提到可用这个有名的治疗肿胀方剂:五皮饮,以皮行皮来治疗。

《麻科活人全书》提到的五皮饮,将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这个等分的意思,是每种用量相同,在实际运用中,通常的用量是每种九克。

制法上,将上药加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

让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治疗肿胀要用这五种皮。

陈皮,性温,味辛、苦。温能养脾行气,辛能醒脾发散,苦能健脾泄水。不仅入脾经,更养胃入胃经、养肺入肺经。

所以既然是治疗脾虚水肿,陈皮这个行脾胃之气的药自然少不了。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活力就上来了。

古代大医李东垣的话为证: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姜皮为生姜的根茎外皮。味辛,凉,无毒。入脾、肺二经。可行水,消肿。

很多医典都提到了它的消肿功效。

《纲目》说: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

《医林纂要》说: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

茯苓皮为茯苓的干燥外皮。茯苓归心、肺、脾、肾经。是祛湿行气的,以舒缓磅礴的药力推动体内的气机,自上而下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下焦以二便排出,使水液不再停留。

而茯苓皮功效向下,归肾,膀胱经。行水而不耗散正气,可将皮肤之水往下引导,治水肿肤胀。

大腹皮,为槟榔的干燥果皮。又名槟榔衣。

为利水药。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之功效。可将脾胃之水湿引导向下,消除脚部肿胀。

桑白皮,为桑树的干燥根皮。性寒,味甘。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以上五皮,陈皮温养脾气,健脾泄水。姜皮微寒,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消浮肿腹胀。桑白皮消面部肌肤浮肿。茯苓皮行气健脾、大腹皮下气,令二便通畅,行水消肿,并消脚肿。

各药物共同发挥作用,不仅可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还可治小便不利。难怪很多药典都视其为治疗水肿,以及脾胃阳虚或气虚症状的宝贝呢!

如果水肿非常严重,五皮饮也能治疗吗?

这就要提到一个真武汤,一个实脾饮了。

真武汤的适应症为: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小便不利。

由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组成。

能温脾肾以助阳气,利小便以祛水邪。为温阳利水的基础方。主治阳虚水泛证。

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

实脾饮,出自宋·严用和《济生方》。

又名实脾散,由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组成。

主治水肿之属虚证者。表现为肢体浮肿,面色憔悴枯萎无华,口中不渴,脾胃功能虚弱,便溏溲清,四肢不温。舌苔厚腻而润,脉象沉细者。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