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真相,让你重新认识味精!
时间:2018-10-20 23:53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社区 点击:次
味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调味品,做饭时放上一小撮就能给菜色提鲜不少。但是平时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不少关于味精的传言,如“味精会致癌”等等,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1.味精高温加热会致癌?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传言称:“谷氨酸钠加热到120度时,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具有一定的致癌性”。 真相: 实际上,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目前并没有权威机构印证焦谷氨酸钠致癌的说法,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的四类致癌物中,也不包括焦谷氨酸钠。所以至少截至目前来看,味精致癌的说法不够科学。
2.味精是化学制品不安全? 央视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不少消费者之所以抵触味精,就是因为认为味精是化学制品,不够安全。 真相: 事实上,味精是通过粮食发酵而来,简单来说它的提取过程如下: 粮食→淀粉→谷氨酸→谷氨酸钠(味精) 所以味精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发酵工艺其实和醋、酒等食品的加工方法类似,所以并不属于化学制品。
3.吃味精会引起高血压? 有人认为味精会引发高血压,因此不敢吃,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担心。 真相: 大家都知道,钠盐摄入过量会引起血压上升,因此专家提倡低钠饮食,以降低钠的摄入。味精也属于钠盐,做菜时如果已经放了很多盐,再放味精的确会导致钠盐摄入过多,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是错误的吃法引起的,并不意味着味精本身会引起高血压。 恰恰相反,合理使用味精反而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血压。味精中的谷氨酸有增强咸味的作用,做菜时用少量的味精代替盐,反而比单纯用盐摄入的钠要少。
4.其他“精”营养更好? 近年来,市场上开始流行鸡精、蘑菇精等调味品,很多人看到“鸡”、“蘑菇”等字,就认为它们比普通的味精更营养、更安全。 真相: 鸡精和其他“精”其实都是在普通味精的基础上,添加了其他的香料制成的。 有的确实会添加少量的鸡肉提取物,味道吃起来也比味精更鲜美一些,但它们的主要成分还是谷氨酸钠,营养价值基本相同。当然,味精没什么害处,这些精也没有。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等权威组织机构,都把味精列为安全的调味品。 味精既不是化学物质,也不会致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做菜时可以无节制地随便添加味精。 1,用量要控制 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大多数居民都存在着食盐摄入量超标的情况。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大量食用味精、鸡精等调味料,不仅不利于控制血压,而且还会掩盖食物本身的鲜味。 根据欧盟食品安全局的建议,60kg左右的成年男性,每天摄入味精的量不宜超过1.8克;50kg左右的成年女性,每天摄入味精的量不能超过1.5克。
2,出锅前再加 谷氨酸钠在高温加热时会变成焦谷氨酸钠,虽不会致癌,但是鲜味会大打折扣,这样就失去了添加味精的意义。所以建议大家炒菜出锅前再放味精。
3,这些菜里最好别放 味精放好了能使菜品增鲜不少,放错了反而会影响口感。而且,并不是所有菜都适合放味精,比如下面这些: 肉菜 肉类中本身就含有谷氨酸,和盐相遇后会产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所以就没必要再放味精了。
高汤烹制的菜 高汤本身就很鲜美了,再放味精反而会掩盖本味。
醋溜、糖醋菜 味精在酸性环境下不容易溶解,会影响口感,因此醋溜、糖醋等酸性的菜中不适合放入味精。
凉拌菜 放味精最适合的温度是70-80℃,凉拌菜中放味精,味精很难融化,颗粒粘在菜上致使口感较差。如果一定要放,建议先用一点点温水把味精融化再倒入菜里。
小贴士 其他带鲜味的食物,比如鸡蛋、蘑菇、茭白等,也不需要放味精。 4,这几类人要少吃 婴幼儿 1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吃盐,而味精中也含有盐,所以给宝宝做辅食不建议添加味精。 稍微大点的幼儿,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能会引起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也不建议食用。
痛风患者 鸡精中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风者应适量减少摄入。
老年人 老年人味觉减退,食用味精可一定程度上刺激食欲。但大量食用易引起对味精的依赖,并导致盐的摄入量增加,不利于控制血压。
虽然味精比较安全,但可能还是有些人不能完全放心,或是习惯了做菜不放味精。那么,在不添加味精的前提下,我们该怎样给食物提鲜呢? 下面介绍一个家庭自制增鲜味精的方法,让大家既能享受美味,又不用担心健康问题。 方法 适量干香菇、小鱼干、虾米等带鲜味的食物,洗干净后晒干或炒干,和少量盐、熟芝麻、冰糖混合,用搅拌机打碎,密封保存即可。 每次做1-2个月的用量,放在冰箱里冷藏保存,做菜时放上一些,比味精更鲜美。 (责任编辑:健康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