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预防和日常保健
时间:2019-04-20 20:22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及以上的部位如食管、咽、气管、肺、耳鼻喉等而引起的慢性症状和(或)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主要为: 消化道症状:反酸、反食、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或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胸痛等; 消化道外症状:咳嗽、喘息、胸闷、憋气、心慌、咽喉部异物感、咽痒、咽喉部发紧、声音沙哑、清嗓、鼻塞、流涕、喷嚏、耳鸣、耳痒、眼干涩等。 主要有三种类型: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 由于本病多缠绵难愈,所以预防和日常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预防吗?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 与消化性溃疡不同,食管黏膜病变经治疗愈合后,一旦停药,症状会迅速复发。 从发病机制看,与食管下扩约肌功能失调有关,而且发病时大量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损伤,因此本病即是动力障碍性疾病,也是酸相关性疾病。 由于致病因素复杂,所以要预防本病的发生有一定难度。 目前研究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需要讲究策略,而调整生活方式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基础,是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疾病的诱发因素入手,做好自我预防保健工作。 例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心胸开阔,减少各种不良的精神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少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肥胖者应适当增加活动,控制饮食,减少体重和腹压等等。 二、胃食管反流病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保健?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病程长,有的甚至终生,所以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加强自我保健对于曾患有该病的病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来防止本病的复发。 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反酸、烧心的最好办法。 ■胃食管反流多与饮食有关,油腻、高脂肪、粗纤维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摄入过多是引发反流的一个重要诱因。尽量少吃高脂肪餐、巧克力、咖啡、糖果、红薯、土豆、芋头; ■严格戒烟和停止饮酒; ■少吃多餐,餐后不宜马上躺下,活动20-30分钟后方可入睡,但应注意餐后活动以小运动量为宜(如平地散步),避免活动增加腹压而加重反流; ■睡前2-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 ■平时可多咀嚼口香糖,这样能增加唾液分泌的质和量,能改善食管的清除能力,保护食管黏膜以防止炎症发生; ■多喝温开水可增加食管清除能力,稀释胃酸,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保护食管黏膜; ■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时把床头抬高10-20厘米,都会有帮助的; ■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若焦虑、抑郁都会使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紧张的时候注意缓解压力显得非常重要。 三、预防胃食管反流病发生, 对饮食成分有什么要求? 饮食不当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注意饮食成分的合理调配是预防发病的重要措施。 1、宜采用低脂肪饮食,糖类宜适中 这是反流性食管炎饮食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因为脂肪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同时使胃、十二指肠压力差颠倒,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由于进食过多的脂肪可延缓胃的排空,增加上腹部不适感,使胃膨胀。 每日膳食中脂肪限制在60克左右,其中植物油脂比例应大于动物脂肪。 平时应该注意饮食中少食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烹饪方法应以煮、炖、氽、烩、蒸为主。 2、补充富含蛋白质成份的食物 食物蛋白质可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因此在饮食中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成分,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鱼、虾等,对于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3、多吃含纤维素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四、预防胃食管反流病发生 饮食有那些禁忌? 对胃食管反流病人进行饮食调理,对于改善病人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是大有裨益的。 1、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节制,饮食中应吃些易消化、细软的食品。 2、多食素食,因五谷、蔬菜多无明显的寒热之偏,又易消化吸收,以素为主是我国养生的一贯主张。 3、另外,饮食应顺四时,合地宜,季节有四季之分,地域有四方之别,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 故选择食物应顺四时之受,合地区之异。 ■冬季宜多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鸡肉; ■夏季宜用清淡偏凉之品,如黄瓜; ■在暑季湿热交蒸之时宜用西瓜等清暑除湿之品; ■秋季宜用生津润燥之品;如苹果、香蕉,而少用辛辣之物,以免灼伤胃阴。 4、为减少疾病复发,平时勿暴饮暴食; 5、应该少用刺激性食品,少用或不用能够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如浓茶、酒类、咖啡、可可、巧克力,及鲜柠檬汁、鲜桔汁、番茄汁、柑橘类果汁、柳橙、凤梨、葡萄柚、蕃茄、全脂牛奶等及刺激性调料,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五、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生活上要注意哪些细节?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慢性发病,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因此患者除了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治疗外,在缓解期仍应做好自我保健预防工作,尤其在生活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有规律: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每日定时三餐,避免过饱。三餐的分配也应合理,早餐精些,午餐量多些,晚餐宜少进。低脂饮食,细嚼慢咽,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 2、生活要有规律: 三餐饭中、饭后保持坐立姿势,避免餐后平卧、弯腰。晚餐不要吃得过多,不要在睡觉前2-3小时内进食,如睡前进食、常饮浓茶,易引起胃内食物在睡眠当中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流症状。抬高床头、放松裤带均有助于减少回流。劳逸结合。 3、科学、规律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慢性病,易复发,因此平时必须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药,切不可症状稍好转,便骤然停药。也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换药物,服用某种药物刚过几天,见症状未改善就又换另一种药物。 4、保持心情舒畅: 患者应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愉悦心情。 六、胃食管反流病与穿着有关系吗?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发生与平时衣着不当有密切关系。无论在发病期还是缓解期,医生都会叮嘱患者平时应注意衣着的合理。建议平时穿着应以宽松、舒适为宜,衣裤不要太紧身,避免腰带、皮带扣得太过紧。平时活动也应尽可能减少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如过度弯腰、负重、屏气等。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减少反流的机会。 七、吸烟、饮酒会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吗? 吸烟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诱发并加重反流的症状。研究显示,在20多分钟内吸2支烟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降低50%,这种下降在吸烟开始2-3分钟即发生,而且吸完后其压力仍在低水平。吸烟还能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使胃食管黏膜炎症难以恢复,导致疾病迁延不愈。 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肌张力下降,尤其是烈性酒可使食管蠕动收缩波的频率下降,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因此我们建议,为了您的健康请戒烟、戒酒。 八、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发生与体位有关系吗? 很多胃食管反流病人有这样的体会,白天工作、学习、生活时症状不明显,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出现烧心感,特别是有些老年人午饭后常要午睡,刚吃罢午饭就平卧,很容易使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腔内,午睡醒来后就可出现症状。原因主要是由于症状的发生与睡姿有关。胃食管反流经常在平卧时复发,平卧时反流是水平运动,比端坐位或直立位自下而上的垂直运动要容易得多,同时,当处于睡眠状态时,胃上下口的两道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抑制胃食管反流的作用减弱。因此平卧睡觉时反流症状反而更严重。因此医生常会建议,午饭后需要午睡的人宜在躺椅上采取半卧位休息,晚上睡觉前2-3小时不要进食,正是为了减少食物反流的机会。 九、睡觉时应该保持怎样的正确睡姿? 我们已经知道,体位与反流的发生是有关系的。因此休息时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预防反流的关键。 喜欢平卧的病人不妨将上半身床头垫高15-20厘米(即床板从臀部开始向颈部上升或抬高头侧床腿,保持15°为好),这样对减轻平卧反流、避免胃酸涌入喉咙或口中是个有效的好办法,必要时还可以在睡前加服促进胃动力药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注意不是垫高枕头,仅仅将枕头抬高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如此容易导致食道的折压,这样反而更为不利。有人睡眠时喜欢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这样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更易造成夜间平卧休息时症状加重。 十、平时哪些药物对胃食管反流病有不利的影响?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应在医生正确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而且应注意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异常,使反流症状加剧,因此我们应了解这些不易同时使用的药物名称,如某些抗胆碱能药物和肾上腺素拟似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多巴胺激动剂、钙离子拮抗剂、安定、吗啡等药物。 十一、胃食管反流病与肥胖有关系吗? 肥胖病人应该加强体重控制,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异常,易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时尤甚,使病情及症状加重。至于减肥方法,要以节食(特别是限制高脂肪、高糖饮食)、体育锻炼和腹部按摩为主,饮食中应注意合理使用油脂和维持理想的体重。切忌滥用减肥的泻药,否则会加重病情。 十二、胃食管反流病和人的精神、情绪有关系吗?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精神因素对症状的发生影响很大。在诸多诱发因素中,不良情绪居发病诱因的前列。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过分忧虑都会对大脑皮层产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下丘脑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或丧失,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从而发生胃酸反流,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 情志失和是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古人对其最有认识,从“百病皆主于郁”等古语中可见一斑,忧思恼怒,郁怒伤肝,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而发本病。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避免一些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刺激,使肝发挥正常的疏泄功能。 另外,还要逐步适应地参加体育活动,既可流通气血,增强体质,又能陶冶情操,使人怡情放怀,气机流畅。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