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心理学知识 >

竞争心理的疏导

  竞争意识近几年来在人们的上不断地强化,这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学生要在竞争中创造、开拓、成熟,即在竞争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才干,首先要具有健全的竞争心理。因此,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健全的竞争心理,是今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目前学校、社会开展的各种知识竞赛,各类智力测验,都是为了利用竞争心理,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并从中发现人才。一般地说,青少年的竞争心理既复杂又单纯,且易走上极端,有时竞争仅仅以压倒对方为目的。因为他们竞争的环境是学校,竞争的伙伴是同学,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各类文体活动,竞争的目标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同时为了满足青少年好胜的心态。所谓少年气盛,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憋着气干。这种竞争的心理状态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可能会由于好胜或嫉妒而使竞争带来的结果,不是共同提高,而是"两败俱伤",即伤了和气又积下怨恨,这对加强班集体建设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极为不利。

  我们的竞争是在同一的大目标下,开展友好的、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互相推动的竞争。只有这样的竞争,才能由一点而推向全面,即使整个集体奋发向上,又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竞争必须明确和公开,机会均等,使每个参加者都具有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有的学生喜欢正面较量,不喜欢暗中赶超。他们希望赢得有理,输得信服。但目下某些学校事先不打招呼,考试后则按优劣公布名次,甚至在家长会上宣读,这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使家长们感到十分难堪。因为这种刺激的心理压力很大,其带来的结果是使一部分学生自卑、消沉,严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学生确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培养的竞争心理后果不良。即使一时获胜的学生,在短暂的兴奋之后,竞争心也往往难以持久。因此,为了键全学生的竞争心理,必须消除那种带有羞辱性的病态竞争,不然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