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在营销中应用
时间:2018-06-08 16:30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由于消费者最后接触到的偶遇价格对他们的支付意愿影响最大,零售商可以在设计商品目录时,把相对昂贵的商品列在前面几页,而在随后的目录页中放置价格相对较低又正是他们想买的商品,借此激发他们购买。 另外,也可以在企业网站上以悬浮广告形式引入相关产品或其他类别产品的广告信息。例如,当消费者打开浏览器登录卓越网购买图书时,一个标明“399元起”的宣传携程网特价旅行套餐(含机票+酒店)的广告弹出,这个价格对于一次旅行来说并不是很高,但对于图书来说却是相当昂贵。虽然是不同类别的产品,但偶遇价格的暗示效应依然存在,那些注意到这则广告的消费者对图书的价格敏感度会在不经意间有所降低,使得他们可能会购买更贵一些的书籍,或者接受比他们的预期贵一些的图书价格。 此外,一些零售商经常在收银机周围摆满了引发顾客购物冲动的价格便宜的小商品,其实不妨尝试着摆放一些不是很引人注目的高价商品,以便让消费者为买到价格适中的商品而感到欣慰(哪怕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也许比在别处贵)。 运用偶遇价格的暗示效应有时甚至可以让消费者觉得多花钱是理所应当的。想象一下:在百货商场里,如果最昂贵的商品摆放在货架的最前面,例如一套名牌西服标价17588元,顾客还会觉得标价1299元的领带“太黑、太暴利”吗? 包装是与消费者接触最广泛、最频繁的视觉形象。商品包装设计在诱导消费、提高商品竞争力、建立品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张雪奎讲师认为在包装中植入暗示效应,将会取得难以预料的作用。 购买心理一般依次经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决策过程三个阶段。在质量、价格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独特的包装可以在0.25秒左右(购物者观察每一种商品的时间)一瞥决定消费者是否会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和兴趣,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人们消费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商品包装必须能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因此,在对商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进行设计。包装设计只有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情感,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