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心理学知识 >

他们需要“心灵之手”抹去阴影

    在玉树体育场一个临时医疗救助站内,地震后6个多小时被送到这里接受治疗的藏族小姑娘仁珍妮玛,四天来只说了一句话:“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和姐姐了。”据悉,在玉树地震中受灾的当地同胞,有不少人因为痛失至亲而一时无法释怀,他们现在急需的是在医生的帮助下,逐渐摆脱内心的恐惧和阴影。

  个案

  藏族姑娘痛失至亲陷入沉默

  仁珍妮玛是地震发生5个多小时后,被邻居从废墟中挖出来的。她被救时神志清醒,不停地用藏语叫喊“腰痛腰痛”。随后她焦急地问妈妈和姐姐怎么样了。当有人指了指先被挖出、但都不幸遇难的妈妈和姐姐时,她突然哭喊了一声“妈妈”和“姐姐”,之后便陷入沉默。在被送往医疗救助站的路上,她木然地说了一句“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和姐姐了”后,不管医生和前来探望她的邻居问什么,她都是盯着对方看上几秒,就把头扭向一边,一声不答,神情木然。

  “仁珍妮玛身体上的伤并不严重,仅是腰部受到了撞击,并无大碍。但她心理上的伤害,我们一时无法给她解开。”前来帮她换药的藏族医生桑扎西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几天来,在他收治的病人中,很多人都出现了逃避现实、过度恐惧、忧伤过度的情况。桑扎西说,对这些病人来说,他们身体上的伤痛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是可以恢复的,但要抹去地震给人们心里留下的恐惧与阴影,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最关键,是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医生。

  桑扎西还告诉记者,为了不刺激病人或引起他们的伤感,他在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从来不提“地震”两个字。虽然有些伤病员看上去十分乐观,甚至主动提起地震家里房屋倒塌,家人伤亡的情况,但当大家都静下来时,他们内心的伤痛,还是写在了脸上。

  专家

  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

  广东著名心理学家韦志中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国的心理干预治疗起源比较晚,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随后,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因为环境、气候等因素,全世界进入了高风险时期,我国出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心理干预成了灾后必不可少的环节。

  “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也成为了当前抗震救灾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韦志中说,灾难发生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分为3天、7天、一个月等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和辅导内容。心理治愈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受灾者具体的指导和关心,给他们鼓励,接纳并处理他们出现的一些烦躁和其他。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宣泄、释放出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韦志中认为,这次玉树县地震灾区属高原地带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心理干预的专家、志愿者应多了解当地藏文化的风土人情,应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走出地震的阴影,重塑生活的信心,早日重建家园。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