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心理学知识 >

心理学创造力的核心来源于发散思维

妈咪读呀原创

#真相来了#

最近,吉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毕业典礼时对学生们的演讲,发人深思。其中一个重要论点,就是如何培养人的创新力。他认为,好奇心和想象力塑造着一个人的偏好和喜好。没有自身喜好的人生或者有自己的喜好却被父母和其他人强行改变的是非常恐怖的。

这句话里隐藏了3个含义:一是好奇心决定人生的高度,没有好奇心的人无法保持前进的步伐;二是缺乏目标,意味着个人对人生失去把控,这样的人生岌岌可危;三是中国父母喜欢强行改变孩子的爱好。

儿童心理学家的一次观察

关于好奇心和创造力,毋庸置疑在我的文章里多次提及过。在美国读书期间,耳濡目染了很多美国妈妈对孩子的创造力,也阅读了不少相关文章。其中有一篇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育儿专家温蒂摩尔在开设的育儿专栏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她去登山,当所有人都气喘吁吁却又鱼贯前行时,有一个小女孩忽然蹲下来。她那样“不合适宜”地蹲在了地上,饶有兴趣地捡起地上的小石子。仿佛,那些小石头犹如一块块珍宝,吸引了她。

她的妈妈安静地站在一旁,既没有催促她赶紧走,也没有鼓励说“孩子你真棒”,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守护着孩子。温蒂摩尔认为,小女孩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乐于观察和发现,专注自己感兴趣的事,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她妈妈的表现,她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愿意让她花点时间停留。这样的耐心,保护了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在当前社会激烈的工作竞争和快速变化面前,创造性的思维和勇于去做一件事,对于成功至关重要。显然,孩子的妈妈深谙此理。

顶级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思维是后天能培养的

很多人固守一种想法,认为聪明、高智商这样的孩子来自父母先天遗传。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特曼的研究,他曾进行了心理学史上最长的纵向研究,研究那些高智商儿童有哪些突出特点。他发现,这些孩子最显著、集中呈现的特点在于——有创造力。比如莫扎特爱因斯坦、皮亚杰。

创造力的核心来源于发散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比,发散思维的特点是要求人们发现问题,并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那些发散思维高的孩子,往往获得很多父母的鼓励。父母愿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去深入探索。因此,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智力的认知技巧,是可以后天进行培养的。

让我们试着做一道发散思维的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挑战:

你认为这三个图是什么?

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当他们还在两三岁时,是不是特别聪明、有好奇心、捣蛋调皮,不墨守常规,甚至有些叛逆……你会发现,孩子们大多是有这样的特点。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后天成长中渐渐分化?以往标准化教育容易扼杀了他们的想像力。

研究也表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应该在家庭。当孩子开始对世界产生好奇心时,家长们应该更多强调把问题复盘,然后讨论。甚至帮助孩子探讨可能解决办法的多样性,使得他们发展发散性思维,增强对模糊问题的耐受性。

重要的话题再强调一下,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以下3点:

l、增强孩子的学习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

2.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注意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重思维的发散。

美国父母培养孩子创造力的10招

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上,美国的父母们似乎特别有招。接下来是一些方法论,如果你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妨试一试:

1、角色扮演游戏。不仅在学校,在家庭中,父母也乐于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比如某一个漫威英雄、比如某一个社会名人。通过模仿、朗诵、小品等,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2、鼓励孩子动手做小实验、小制作等。一些爱动手的孩子,父母还在家里设置科学角,供他们动手尝试。学校也鼓励孩子们创造发明。

3、每逢节假日,比起买的礼物,父母更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个礼物。

4、生日宴会是一个重要聚会。家长一般会让孩子自己决定主题,包括邀请孩子、组织孩子等,都让孩子自己决定。如果需要去超市选购宴会食材,妈妈还会事先与孩子开家庭会议,确定去超市的购买清单。通过组织一个party,锻炼孩子的交际礼仪和生活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5、鼓励孩子们把想法“上墙”。有的美国孩子在墙上开辟自己的乐园,他们会贴上一些今年的旅游计划、今年自己想实现的愿望(比如买一辆自行车、买一个限量玩具等等),支持孩子用图文甚至张贴画的形式表达自己。

6、带着孩子多玩游戏。做智力测验、steam游戏之类的家庭游戏

7、把回答问题的权利教给孩子。当孩子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疑问时,父母不着急回答,而是说“你可以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找找答案”。

8、鼓励孩子去观察。比如在鸡蛋上画画,让孩子照着做,然后涂上颜色。

9、经常对孩子提问。如“结果怎么样?”“与什么有关?”等。

10、对孩子创造性地“捣蛋”不会批评,会带着孩子复盘,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少批评、多鼓励是美国家庭育儿的原则。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