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身体年龄依然年轻,人过60,仍有害怕的事
时间:2018-08-25 11:59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所谓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六十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古时老人,六十岁,已经是儿孙满堂,尽享慢悠人生了。
2012年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我国应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在现如今的状态下,随着老年人的退休年龄的延迟,65岁也算不上是老年人。 只能称之为老年人的“幼年期”。 70岁的人笑称60岁的人是少年,80岁的人笑称60岁的人是小弟,90岁的人笑称60岁的人是小孩。
随着退休年龄和长寿的年龄推后,60岁仍然是年轻状态。 可是,虽然身体年龄依然年轻,人过60,仍有害怕的事。
人过60,有4怕: 1,壮志未酬心先老。 青壮年时期的雄心壮志,想着给自己不留遗憾的追寻自己的梦想,可是,时代转息瞬变。 当我们,还没有看懂,为何曾经的巨头,还未在商界中叱咤时,就已然退出竞争? 经常逛的超市,用钱交易突然被告知,只能用二维码刷卡; 扫地的人被无人驾驶的扫地车代替:
突然发现90后登上主力军,80后已老,70后待退休。 突然,你的孩子偶尔的一句:爸爸,你连这个都不懂啊? 你会不会感到:岁月蹉跎,白驹奔驰。 你有多少雄性壮志,被生活耽误和连累,不得已搁置在梦想的一角。 而,你却连拾起来的勇气,也没有。 因为现实不允许,你在如此博弈人生。 你耗不起了。 壮志未酬心先老。 而你还得继续维持,因为一群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正等着你这个社会角色的退位,给他们腾出位置,来创造他们的梦想。 人过60,第一怕,怕梦想还没实现,人心已老。
2,孤独寂寞,抑郁悲伤。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每一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称之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其中,成年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对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老年人的体力与心力都每况愈下,每一位老年人都将要面对一个问题:对死亡的恐惧感,如何接受这一样的一个转变,社会职能的卸下,之后将要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与死亡。如何调整?成了这个年龄段的重要课题。 随着原本青壮年期时对孩子的投入的责任卸下,孩子已成家立业,而若此时,身边缺少爱人陪伴,因为各种原因:生离死别,离婚率的激增等,鳏寡孤独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
孤独寂寞,抑郁悲伤。 容易失去生活兴趣感,生活目标感,严重的人群会患上抑郁症。
3,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俗称老年痴呆,大多数患者年龄超过60岁之后,年龄每增加5岁,发病率会增加一倍。 老人们经常说:生什么病,都不能生老年痴呆。因为这种病,不但除了生活不能自理之外,对事物,人的遗忘最为明显。 并且还将加重亲人的护理难度。 举个例子: 患者可能认知退化到6岁儿童,但偶尔对亲人的认识度还有。 明明吃过饭了,会哭喊:女儿虐待我,不给我吃饭。 明明饱了喊饿。生活更是不能自理。 给亲人带去了非常沉重的精神压力,自己也是不自知,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4,百无聊赖,简单重复。 老年人特别喜欢旧事旧物,随着生活节奏的减慢,对于新奇的事物不再具有好奇心,反而离开了旧环境,熟悉的人,常常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无法适应。 因为习惯简单反复的事物,而顺应了简单反复的生活。 这都是年纪大了后的正常反应。 但往往这其中,有着巨大的隐患。 简单的事物,得心应手。 简单的生活,习惯成自然。 而如果不存在突变的情况,新鲜的事物, 人的大脑会产生惰性。 不再工作! 渐渐,你会发现以前看的懂的字,怎么越看越别扭? 最后,你会发现这个字根本不认识了。 渐渐,你会发现,原来可以得心应手做的事,自己慢慢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了。 这都是简单重复的事件导致,大脑惰性不再具有活力。
人过60,有4怕。 我们不要以为时间是用不完的,青春是耗不尽的。 人刚一过60,你会发现你曾经拥有的是多么宝贵。 同时,也呼吁一声,家有60岁老人的青年们。 多珍惜,多陪伴,顺利帮助老人们度过退休后的转折期。
我是萤火虫老师,我在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等你来电。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