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心理学知识 >

心理学: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太愿意与别人深度交往属于一种正常的

大家好,这里是“第一心理”课堂,今天分享社交心理学。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戴着面具,不愿意将最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分享出来。

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不太愿意与别人深度交往。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这背后的心理因素,可能与他们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有关。

依恋关系

有关“依恋关系”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是一个关于小孩与母亲之间关系研究的实验。研究人员先让一对母子呆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期间,孩子会和母亲一起玩耍。

过了一会,研究人员要求母亲离开,留下孩子一个人,过一会,又会让母亲回到这个房间。在这期间,实验者会悄悄观察孩子在母亲离开后、回来时的反应和表现,总结出来大概有三种情况。

情况一:安全型

母亲在房间里陪着孩子的时候,孩子能够安安心心的在房间里玩耍,并探索周围的环境。当母亲离开后,孩子会觉得不安、可能会哭,但是等到母亲回来后,孩子又能马上恢复情绪,上前和母亲继续玩。实验者将这种类型的孩子称为“安全型”。

情况二:冷漠型

有一类孩子,无论母亲有没有在房间内,他们都保持爱理不理的冷漠态度,缺乏亲密感。研究人员将这种类型的孩子称为“冷漠型”。

情况三:矛盾型

还有一种孩子,当母亲在的时候表现得很惬意,可当母亲离开之后,就会产生很强烈的焦虑情绪,甚至大哭大闹。当自己的母亲回来后,他们还会继续哭闹。

一方面是想上前与母亲和好、再次去依赖母亲,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母亲的离开而感到难过,大哭大闹不愿让母亲接近。实验者将这种类型的孩子称为“矛盾型”。

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早期的经历,所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会影响到其之后的相处模式、以及性格等等。特别是对于五岁前的孩子,如果孩子的母亲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比较及时的做出回应。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受,觉得不能百分之百的去信任、依赖自己的亲人,逐渐形成不安全的依恋类型。不仅如此,你属于哪种依恋类型,可能会决定着你之后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如何进行社交,甚至会影响到你未来与伴侣之间的相处方式。

所以说,对于那些难以与别人深交、不愿意去展现最真实自己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属于非安全的依恋类型。他们不觉得身边的人是安全的、是可以完全依赖的,因此他们会下意识地与身边的人保持距离,不会把自己完完全全的表现出来。

而且对于”冷漠型“依恋关系的人来说,可能他们内心并不是很在乎与人深交这回事,会觉得无所谓。对于那些“矛盾型”的个体,他们可能一方面想与别人建立起良好、深入的亲密关系,而另一方面又有着不安和焦虑,导致很矛盾,难以去和别人深交。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