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职主妇的成长经历和教子问题
时间:2018-06-21 08:41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王妈(王志康)
在浙江农村调研时,我们应邀为一所乡镇小学的家长讲亲子教育。 那是一个月明之夜,讲座会场设在小学的操场上。我们赶到时,已经坐了几百位家长,有老师在维持秩序。 当地经济困难,家长们普遍衣着寒酸。在一片灰头土脸中,却有一位女家长格外显眼:身穿既时尚又华贵的毛呢大衣,戴了一顶复古味道的镶边帽,丝巾松绕,气质娴雅。 月明灯暗,但仍可看出她脸上精致的妆容。典型的白富美。白富美与周边的家长似无交集,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木讷。 开讲前,我发现白富美掏出了一个笔记本,认真地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抬起头来看向讲台。目光与我相遇,立即飘忽。 我讲的过程中,白富美一直很安静。别人哈哈大笑时,她只是咧咧嘴唇。互动环节,其他家长手举得老高,她却像规矩的小学生,手臂严格的90度。是个含蓄、内敛的人。 我讲到西北某贫困县里一位父亲教子的例子,家长们神情凝重。忽然,场内传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抽泣声——竟然是白富美!白富美趴在自己的膝盖上忘形地哭泣着,肩膀猛烈地抽动,引得其他家长频频侧目。 我感到有些诧异。心想,待会儿抽时间和她聊聊吧。
散场后,我和白富美有了一番交谈。她一开口又眼泪汪汪:“王老师,我就是您刚刚讲的那个贫困县的人,我就是那里千百个苦读书的穷孩子之一。我们农村的穷孩子,只有苦读这一条路啊!” 接下来她讲述了她的成长故事。 她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排行老大。五岁半,父母就把她送进了小学,叮嘱道:“孩子,你要刻苦读书。我们农村人,就指着读书翻身哪!”她没有完全理解父母的话,但感到心头沉甸甸的。 她学习很认真。但因为年龄小,握笔不稳,字写不工整。父亲就打她,罚她跪搓衣板,不写好不让她睡觉。以至于相当长的时间里,她拿起笔就腿发抖。所幸的是,她天资聪颖,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不错。 老师经常在父母面前夸她,说她是棵考好大学的苗子。父母非常高兴,对她说:“以后咱家就全指望你了!”看到父母巴巴的眼光,她感到自己就像背上了一座山,沉得她喘不过气来。 进入高中以后,她对新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学得越来越吃力,成绩也掉了下来。她十分焦虑,对自己发狠,天天熬夜做海量的习题,头发也掉了许多。哪知道不仅成绩没上来,身体也出了毛病,头晕头痛,成天恍恍惚惚。 回家时,她小心翼翼地跟父母商量,能不能让她多读一次一年级,反正她的年龄比下届的学生都小。岂料父亲大发雷霆:“你开得了这个口,我还丢不起这个人呢!”母亲说:“你是老大,要给弟弟带个好头!再说咱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多读一年,负担得起吗?” 她无助地回到学校,咬紧牙关继续苦读。好在老师看出了她的无助,给了她很多的辅导和支持。她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学校把她作为尖子生重点培养。 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到学校检查工作,拍着她的肩膀说:“孩子,我们镇就靠你冲名校了!相信你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她瞬间头大,觉得自己背上的一座山变成了两座山,愈发沉重,有些不堪重负了。
那以后,每次大小考试之前,她都会莫名的心慌、头痛、肚子疼,成绩处于上下波动的状况。学校很着急,让各科老师轮班给她开小灶,一天睡不到五个小时。 她累病了,请假回家休息两天。父亲急眼了:“都什么时候了,还敢撂课回家休息!”母亲帮腔:“多大点病,有那么娇贵吗?”她突然失控地喊起来:“我不读书了行不行?回家种地行不行?” 父亲一个巴掌抡过来:“你疯了你!你反了你!”母亲拿了把刀子架到自己脖子上:“你不读书,我死给你看!”她的眼前天昏地暗,歇斯底里大叫一声,精神崩溃了。 她没能参加高考。到了这一步,父母有些后悔不该逼她太甚。学校感到前功尽弃,但出于人道的考虑,给予了她和她的家人不少抚慰。当地政府很关心也很负责,利用关系让她当了兵,算是给了一条较好的出路。 当兵的那段时光,她是恍惚着度过的,似梦非真。转业后,她到了浙江的一家单位工作。不久,她嫁作商人妇,彻底告别了穷苦日子,成为标准的白富美。又不久,她做了母亲。 丈夫是一个很恋家的人,希望与妻儿常相守。于是,当他到这个乡镇开发项目时,就在当地盖了一幢别墅,接来了他们母子。她也就辞去了工作,当起了富足安逸的全职太太。
每当她坐在别墅的沙发上,捧着茶杯,看着儿子跑来跑去时,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有欣慰,也有惆怅。对镜梳妆,有时竟觉得眼前的华服女子有些陌生。 那个有理想有目标吃得苦耐得劳的自己去哪里了?这个养尊处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女人真的是自己吗?就有些对自己不满,甚至有些嫌弃。偶尔还会有一种罪恶感,内心很不安。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和丈夫常常意见相左。就是她自己,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常常是忽左忽右,自相矛盾。 有时她觉得,自己小时候苦怕了,累坏了,一定要吸取父母的教训,再也不想让孩子吃苦受罪,走自己走过的艰辛路。于是对孩子比较娇纵,物质上尽量满足,也不要求孩子刻苦学习。 而有时她又认为,自己由于家境等方面的原因,没能考上好的大学,没能实现人生理想,也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对不起父老乡亲。孩子既然现在条件那么好,就应该让他有个大的目标,以后考个名校,也算是帮她圆个梦,满足一下大家的心愿。 于是又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孩子成绩不佳时,她就特别焦虑,自己唠叨不算,还让丈夫批评孩子,找老师给孩子施压。 孩子也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烦躁。面对母亲迥然不同的指令,他经常无所适从。于是干脆一概抗拒,似乎提前跨入了叛逆的青春期。母子之间热吵冷战,两败俱伤。做母亲的她束手无策,急于求教。
白富美在讲述的过程中,尽量压抑自己的情绪,但还是看得出很激动。 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仅给了她巨大的心理压力,也给了她毫无弹性的认知。后来似乎因祸得福,但其实,自己的人生课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童年的阴影尚在,少年的疤痕未合,成长并没有完成,只是被搁置起来了,她一直在逃避。 孩子的出生使她逃无可逃。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质疑,对孩子教育方式的自相矛盾,都体现出了焦虑和纠结。成长的烦恼、人生的课题,都不得不去重新思考。 这并不是坏事。过程虽说是痛苦的,烦恼的,甚至会体验到无助无力感,但开始思考、开始探索,续上中断的成长之路,总归是可喜的。 她曾试图把成才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替代她做父母当年心中的理想孩子,但遭到了孩子的抵抗。 这抵抗也不是坏事,这也逼着她重新去认识一些问题,探索一些方法。不再是躲避,而是面对。 王妈给她的建议是: 首先接纳现在的自己。富足无罪,安逸无罪,有限度地享受物质生活,与积极进取并不矛盾。 不回避过往的苦痛,尝试对一些事物重新认知。在处理好与自己关系的基础上,认真审视与家人的关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坚持与孩子一同成长,不搁置自己的人生课题,扩大视野,拓宽道路,以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给孩子以良性影响。 我们还探讨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白富美的成长经历和教子困惑,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考: 第一,做父母的如果要给孩子指路,那路就必须让孩子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只剩下华山一条路,只剩下狭窄的独木桥。那样,孩子就会焦虑恐惧,失去了从容的人生态度,忽略了世间的诸多美好,甚至有可能心理失衡,走向极端。 第二,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他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大写的人。父母可以给他爱,但不能给他意志。不能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能逼孩子去完成你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去实现你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那样的话,孩子不仅会不堪重负,还有可能迷失自己。 第三,父母的整个人生态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然而,父母自身在成长过程中也曾有过许多伤痛,甚至留下了阴影和疮疤,自身的成长任务也远没有完成。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这些疮疤常常又会隐隐作痛,令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把成长的任务全都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应该勇敢地选择和孩子一同成长。共同面对问题,经历苦痛,丰富自己的积累,丰盈自己的人生。 第四,父母要想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首先必须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抱怨,不否定,不自我退缩、自我贬损,更不自我放弃。 与此同时,不断进行内在的探索、积极的思考,遇事直面不逃避;始终激励自己去学习,去求索,去完善自己。 亲职角色谁都不是天生胜任的,好的父母都会首先栽培自己,造就自己,并在与孩子的共处中,成就亲职的伟大事业,成就自己。 (责任编辑: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