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为网 - 中国健康资讯、健康人生、健康管理、健康推荐服务门户网站移动版

首页 > 心理 > 成长困惑 >

娃长大的每个阶段,似乎都有一箩筐问题等着咱们去探索

当妈之前,从没发现自己这么好学过,娃长大的每个阶段,似乎都有一箩筐问题等着咱们去探索,简直堪称移动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比如:

  • 为啥都快4个月了,我家宝宝还不会翻身,不是说3翻6坐8爬么?

  • 孩子到底多大会走路,会说话是正常的?

  • 上了幼儿园,感觉大运动孩子一直不太跟的上,是为什么呢?

  • 再到上了学,孩子听讲时候怎么老是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呢?

等等等等。。。。。。

反正时时处处,每一件小事,都牵动着咱当妈的心,尤其是关于孩子生长发育发展的,这可是一切的基础,不重视不行啊。

所以这次,我分了3个年龄段,0-3岁,3-6岁和6-12岁,把这3个阶段,妈妈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分别请和睦家的医生做了解答,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咱一起,边学边走吧。

这15个孩子的成长问题,多半你也困惑过

0—3岁

1“3翻6坐8爬”有道理么?如果过了1-2个月,孩子还没有掌握,怎么办呢?

答:3翻6坐8爬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是生长发育中一个大致的时间描述,但是,其实孩子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发育,都不是一个精确的年龄,而是一个范围。

比如无辅助的独坐,从4个月到8个月都可出现,只是大多数孩子在6-7个月左右出现,但是如果孩子9个月仍不能做到无辅助独坐,那么一定需要看医生评估。

因此我们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运动发育表做为参考。如果孩子过了1-2个月没有掌握当月技能,我们需要在健康查体中寻找原因,是否由于孩子被抱的太多,躺的太久,穿的太厚限制了这些活动,还是真的存在生长发育落后。

2孩子多大可以扶着站立?需要帮助宝宝训练一下这方面的技能么?

答:我们始终强调大运动发育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6个月左右,很多小朋友可以下肢负重,到9-10个月期间,逐步完成扶着站立的动作。没有必要强迫孩子过早完成,也没有必要刻意过度训练,比如人为的拉着孩子总是练习站立。

应该更多的给孩子空间和时间进行爬行练习,有利于肌肉和神经的协调发育。但如果孩子到了一岁还不能扶着物体站立,就需要引起重视。只要孩子没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这些坐,站,走都会自然而然出现。

3我家孩子快1岁半了还需要大人领着才能走,是大运动发育有什么问题么?

答:一岁半的孩子不能独走,确实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尽快进行儿童行为发展测评。

我们要回顾孩子从小到大的各项指标,孩子是否是足月?他是否在抬头,翻身,站立,爬行等发育时间段都出现了延后的现象?孩子的学步期是否曾经经历过创伤或令他不愉快的经历导致以前掌握的技能现在又不会了?这些问题,其实都会影响孩子的现在表现,因此,定期的健康体检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18个月后依旧不会走路或开始走路后无法学会从脚跟到脚尖这样的走路方式,只会用脚尖走路,都是需要及时向医生咨询的。 

4孩子多大开口说话是正常的?如果快2岁了还不愿意说话该怎么办呢?

答:实际上,从2个月左右的小婴儿就开始发出了咕咕声,6个月开始咿呀发声,在1岁左右开始说话,从”baba mama dada”这种类似的词语开始,语言是逐渐丰富的过程。

如果快2岁了还不愿意说话,我们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宝宝的语言发育能力,仅仅是“不愿说”?还是存在“语言发育滞后”的情况?我们要分析是否平时家长与孩子互动过少,或者只要孩子开始用打手势的方式,家长就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想让孩子变成“小话唠”绝不是发现他不爱说话后,进行逼迫就可以的,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家长可以尝试下面做法:多交流,随时随地告诉他,他所能看到的,听到的,非常具体的内容。他们看到和听到的就在眼前的东西越多,词汇量也会越丰富。另外,用正常的语句而不是持续用“吃饭饭”“穿袜袜”这类的宝宝语。

不必急于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或者孩子奇怪的口音,而是鼓励孩子的表达。重复正确的发音总会给孩子留下印象。

5到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需要身体素质,精细运动这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比较好?

答:与其说上幼儿园之前,孩子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不如说家长应该为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找到一个适合他的幼儿园。现在每个孩子的入园时间不尽相同,公立幼儿园在3岁以后,私立园则没有太多要求。

生活作息尽量提前调整到和未来幼儿园一致的时间段,3岁以后的小朋友,他们大多数能自己吃饭,能完成部分穿衣的任务,未必完全脱离尿布湿;并不需要家长们提前集训让孩子变成幼儿园的”学霸”,但是,让孩子逐渐了解上课,游戏,午睡等等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上幼儿园之前就要慢慢让孩子适应家长不在身边,但是,几个小时后又可以见到妈妈了。从半天的托管逐渐过渡到全日托管,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这15个孩子的成长问题,多半你也困惑过

3 — 6岁

6孩子上了幼儿园依然不会双脚跳该怎么办呢?

答:虽然大多数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学会双脚跳,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关于运动的具体项目发育仍然是有先有后的。需要回顾孩子从小到大的运动发育才能综合判断。

孩子目前需要的,其实只是多加练习。最开始可能不能双脚同时离开地面,在游戏中是最好的练习方式,类似于“小兔蹦蹦”“跳台阶”这类的游戏都比较适合的。

如果孩子不仅不会双脚跳,而且在行走等运动中还存在姿势异常,都需要及时就诊医生。

7孩子跑步的时候有点顺拐,是平衡感不好么?应该怎么纠正呢?

答: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做出正确的运动姿势进行示范,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运动能力不好,也不能代表平衡感不好。

8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平时应该多做些什么运动锻炼一下呢?

答: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往往会安排比较丰富的文体活动,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基础上寓教于乐。所以,在家庭中,不需要额外再给孩子“加课”。

当然,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孩子对哪些活动更感兴趣,不管是平衡车,还是舞蹈,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增加运动锻炼的机会和社会交往机会。

9孩子上课的时候很爱动,静不下来,也不注意听老师说话,这会是什么原因呢?

答:行为上的不安静,不代表缺乏专注力。不同儿童维持注意力的时间不同,但即使是同一个儿童,做不同事情的时候,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3-4岁的宝宝,注意力集中5-10分钟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游戏的条件下,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会延长到20分钟甚至更久。

这就说明,我们要全面分析孩子上课爱动的真正理由,是孩子已经用很短的时间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内容,不需要花精力再去听重复的内容;还是这些课堂的内容,压根就没有引起他的兴趣;还有,少部分的儿童是真的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个疾病有非常严格的诊断标准,需要医生全面评估,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比较爱动,不够安静就轻易扣上“多动症”的帽子。

10孩子多大可以完全认清颜色呢?有时候感觉孩子说相近的颜色会说错。

答:大多数的孩子,在3岁就可以识别颜色;我们通常对有指征的儿童进行色觉检查,例如,有色觉缺陷家族史、颜色辨别困难、有与色觉异常相关的疾病。然而,部分眼科专家会对年龄(通常4-6岁左右)能够配合检查的孩子常规进行色觉检查。

对于相近的颜色,孩子确实有可能会说错,但是对于三原色的识别,应该是准确的。 如果在日常的观察描述中,尤其是对于纯色的辨认很困难,都应该及时就诊。

这15个孩子的成长问题,多半你也困惑过

6—12岁

11为什么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还会偶尔尿床?需要去做什么检查么?

答:目前我国对于儿童遗尿症的诊断是年龄大于5岁,尿床超过3个月,平均每周超过2次。 如果不能达到这个频率和时间,就不可以进行诊断。随着年龄的增加,尿床的现象通常会逐渐缓解,但是,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如果仍然有尿床现象,往往自己和家人都会感到莫大的焦虑,也容易造成自卑心理。

因此,建议家长带孩子到行为发育门诊进行咨询,尤其是偶尔的尿床现象,不见得跟生理疾病相关,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孩子暴露在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下,尿床的现象有可能会加重,或频繁出现。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用责备,嘲笑来解决问题。

12孩子上课,回答老师问题时总是表达不清晰,甚至紧张了会有些口吃,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正如同家长描述的,孩子在紧张的情况下,会出现口吃现象。这需要了解孩子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什么样子。如果孩子说话越来越不自在,甚至因为这个问题,让他自己也很困扰,就需要言语治疗师的专业评估与帮助。

13孩子在学校里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怎么样能引导一下呢?

答:有些孩子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的观察,独自研究和解决问题。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天生气质如此,是不能勉强他的。

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存在社交障碍,自闭症,这需要在行为发展测评中通过不同的量表进行观察,还需要综合家庭环境,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模式才能综合分析。

14为什么孩子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呢?

答:虽然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也会越高,但是不能简单的以一动不动看着老师来判断孩子是否集中注意力。如果孩子在日常的生活里面,能够对一些事情,比如游戏,比如感兴趣的书籍,表现出热情和专注,那么就别担心他有什么大的问题。

专注习惯不会一天养成,但是家长可以用一些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耐心观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他沉浸其中的时候,不做过多的干扰,给他一些独处的时间。帮助孩子在感觉枯燥的学习中,找到兴趣,并鼓励孩子自己钻研。这比起训斥孩子“你怎么不好好听讲”要有用的多。

15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哪些活动更适合孩子们课后玩耍呢?

答:上小学以后的儿童,孩子的学业压力相对于幼儿园,还是会有明显的不同。课后的玩耍,核心仍然是“玩”,而不是教学,能够引发孩子兴趣的活动,让孩子身心放松,更多的接触户外而不是封闭死板的教学环境,都是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