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知识清晰,与人的成长困惑有关吗?
时间:2018-07-19 13:34 来源:未知 作者:健康网 点击:次
天底下不乏想做事的人,但也不乏想做事却做不成事的人。 想做事却做不成事,改革之难正在于此。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是“无人可用、“无米下锅”——无米下锅,自然做不出饭;无人可用,自然改不成革。 因此,教育的改变,学校的崛起,首先就是要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得青年者得天下”,正在勃勃成长中的青年教师群体,无疑就是这样善战队伍的最佳人选来源。 正是有感于此,一直致力于品质学校建设和变革的校长会,汇聚一批专家和一线名师,精心研制了一套青年教师成长课程——青年教师成长36计。 专家和名师到底研究了什么?总结了什么?有什么窍门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学校生力军? 8大模块36计,匆匆一瞥,也算一睹为快! 1 模块一:缩短新手期 新手期其实也是危险期,因为如果培养不好,一不小心青年教师就成了“夹生饭”,掉进了“无限漫长的青春期”,走不出来,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养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还凑合算有趣,但用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干活,学校可就要叫苦连天了! ——总是满怀信心,充满热情,认真备课、并且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拟定教学计划,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一丝不苟地付诸实施。但是也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栽跟头。 但是,换一个角度,危险期其实也是成长机遇期。青年教师如何变危险为机遇?好师傅、好报刊、好比赛、好榜样、多外出,专家给出的窍门还真是不少。 2 模块二:快速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是当教师最硬的技能,怎么才能快速提高教学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要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清晰、认知完整,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 青年教师要努力学习的还真不少。但专家和名师总结,先弄明白这几个:备课的秘密、问题导向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会提问、整体思考教学。 3 模块三:了解并激励你的学生 “激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释义为:激发鼓励,使振作。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发动和维持动机达到目标的心里过程。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无论在教师的育人管理还是课堂教学中,激励都有其特定的价值。有学者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激励的主要实施者,他们是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育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价值的多元化发展,教师的教育激励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强烈诉求和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动力。在目前的教育认知中,激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教育手段,更成为了教师人格的重要特质。 如何激励学生?36计里说:不错误对待学生、老师知错就改、把学生当镜子、掌握积极心理学、回归学生内心。 4 模块四:与家长合作 老师和家长一同构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两个群体,在某种程度上讲,老师和家长有着同样的使命——让孩子健康、科学并且完整地成长。因此,老师和家长的团结协作,才能真正地让好的教育深切地影响到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对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价值的多元化,让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一边是对教育和教师充满困惑的家长,一遍是教师对孩子和家长的诸多无奈。因此,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常常出现不和谐等诸多的问题。 再加上教师和家长关系的松散、双方地位的不平等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给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被推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怎么办?鼓励家长的沟通勇气、教会家长冷静、让家长和老师保持观念一致、和家长一起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5 模块五:穿过成长的迷宫 作为一名新教师,通常会存在着这样的疑惑:老师是什么?什么样的老师擦拭好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什么?我们改如何设定自己的成长目标? 此外,伴随着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认真备的课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又如为什么孩子们上课不遵守纪律?再如,为什么向其他老师学习了还是成长很慢?这些问题的困惑,往往让教师陷入迷茫中。 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新的问题也不断地出现,挫败感和自我怀疑萦绕在新教师的思维中,常常成为新教师自我成长的巨大牵绊。此时,新教师需要的是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和对教育工作的坚定信仰。 长路漫漫,如何出险?抓住职业规划的桨、寻找逼迫自己成长的人、把经验变成成果、找到自己的专长。 6 模块六:插上教科研的翅膀 对国家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教育来说,教科研就是第一推动力。没有“发动机”的教育很快就会沦为一潭死水、臭水。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思想误区就是,教科研能力是大学教授、教育科研专职人员的事,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这样的思维其实是很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研究就是在行走中自我提升的关键,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关键。 教科研也是自我反思的利器。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所:“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量自己的不足”。教育更是如此。 “一张嘴走遍天下”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态度已经不适应当下的教学环境,更不适应新的教学形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才能获得成长,在问题中反思,在反思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 专家和名师的教科研建议是:把读书变成一种信仰、先研究自己的学校、加入一个教研好圈子、养成不断创新的意识、找到研究的快乐。 7 模块七:处理好同事关系 同事是每个人朝夕相处的“环境”,既可能是雾霾指数为零的优质环境,也可能是雾霾指数报表的严重污染环境。人是群体动物,没有一个好的人际工作环境,一种好工作状态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何看待和处理好同事关系?把同事当作一种学习资源、把同事当成你美化环境的“花草”、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一切! 8 模块八:走上名师之路 这样的“名师”当然不是为名之师,而是榜样之师、模范之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总是要有点追求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努力去做一个有更多教育影响的教师。有这样的精神,尽管目的地可能依旧遥远,但总是走到了不断出发的路上。 专家和名师总结的名师之路窍门是:找到自己的路线榜样、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风格、学会知识管理、及时写下自己的系统思考、不断超越自我。 从新手到高手——青年教师成长36计 (校长会青年教师成长课程,欢迎定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教师就是一个学校铁打的营盘要素。一个学校不管采取了多少改革措施,大量的落地工作还是要靠教师队伍这个“根本”来支撑的。而教师队伍的“变量”主要在青年教师:老教师经验习惯已经成型,很难改变,即使改变,付出的成本也非常巨大;青年教师、新教师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如果能定好位,掌握好方法,必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大马力发动机。 (责任编辑:健康网) |